不是车马必经之路和田间小道的地方,都要求附近的居民进行开垦,变成农田。等到庄稼成熟后,按照步长计算土地面积,照常交纳租金。六尺为一步,二百四十步为一亩。如果步长超过六尺就算欺诈,土地将被没收归官府所有。四、确定赋税:所有的赋税都按照亩数来征收,不再采用井田制度中的十分之一税收。所有的田地都属于官府,百姓不能私自占用尺寸之地。五、发展农业:鼓励男子耕种,女子织布,生产粮食和布匹多的人被称为良民,可以免除全家的徭役;懒惰导致贫穷的人,将沦为官府的奴隶。在路上随意丢弃灰烬,将以懒惰农民论处。对于商人和手工业者,要加重征收他们的赋税。家庭有两个儿子的,必须让他们分家,各自出一份人头税。不分家的,全家按两份人头税来征收。六、鼓励参军:官爵的晋升以军功为依据,能斩获一个敌军首领,就奖励一级爵位。退缩一步的就地处斩。立功多的人可以获得更高的爵位,车辆和服饰可以任意华丽,不受限制。没有立功的人,即使家财万贯,也只能穿布衣,骑牛。皇室宗族的亲近程度也以军功的多少来决定。如果没有立下军功,将削去其家族名册,视为平民。凡是私下发生争斗的,无论对错,都一并处斩。七、禁止奸邪:五家为一保,十家相互连接,互相监督。一家犯法,其他九家都要一同揭发。如果不揭发,十家都将受到连坐处罚,被腰斩。能主动揭发奸邪行为的人,将得到与战胜敌人相同的奖励。揭发一个奸邪者,将获得一级爵位的奖励;私自藏匿罪犯的,将与罪犯受到同样的处罚。在客店住宿的人,必须出示身份证明进行核实,没有证明的不允许留宿。凡是百姓中有一人犯罪,全家都将被没收财产,成为官府的奴隶。八、严格执行法令:政策法令一旦发布,无论贵贱,都要一体遵守。如果有不遵守的,将以示众的方式进行严厉处罚。
,!
新法令颁布后,百姓们议论纷纷,有的说方便,有的说不方便。公孙鞅把这些人都召集到府中,责备他们说:“你们听到新法令,只应该遵从执行。说新法令不方便的人,是故意阻碍法令的执行;说方便的人,也是阿谀奉承的人,这两种人都不是好公民!”于是他把这些人的名字都记下来,把他们全家都迁到边境去做戍卒。大夫甘龙和杜挚私下里议论新法令,被贬为庶人。于是人们都不敢再有异议了。公孙鞅于是大规模征用劳动力,在咸阳城中修建宫殿,选择吉日迁都。世子驷不愿意迁都,并且批评变法的不妥之处。卫鞅很生气地说:“法律不能执行,是因为上层人物违反了它。世子是君位的继承人,不能对他施加刑罚。如果宽恕他,那就不符合法律。”于是他向孝公汇报了这件事,把罪名加在了世子的师傅身上。结果太傅公子虔被割掉鼻子,太师公孙贾被黥面。百姓们相互议论说:“世子违反命令,他的师傅们还要受到惩罚,何况我们这些人呢?”
卫鞅知道人心已经稳定,于是选择了一个吉日迁都。雍州的大户人家迁到咸阳的有几千家。他把秦国划分为三十一个县,开垦荒地,增加税收到一百多万。卫鞅经常亲自到渭水边视察囚犯,有一天处死了七百多人,渭水都被鲜血染红了,哭声响彻原野。百姓们晚上睡觉,都会在梦中惊醒。于是道路上没有人敢捡拾别人的失物,国家没有盗贼,粮仓充实,人们都勇于为国家作战,而不敢私自争斗。秦国因此变得富强,天下无敌。于是秦国派兵攻打楚国,夺取了商、於等地。在武关之外,秦国开拓了六百多里的土地。周显王派使者来封秦国为方伯,于是各国诸侯都来祝贺。
当时,只有魏国在三晋中称王,有吞并韩国和赵国的野心。听说卫鞅被秦国重用,感叹道:“真后悔没有听从公叔痤的建议啊!”当时卜子夏、田子方、魏成、李克等人都已经去世,于是魏国出资丰厚,招揽各地的豪杰。邹城的孟轲,字子舆,是子思的高徒。子思,姓孔名汲,是孔子的孙子。孟轲从子思那里学到了圣贤的教诲,有着拯救世界、安定民众的志向。他听说魏惠王:()通史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