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的不同,行家一听,这就变成了公开的秘方,各家豆腐坊里面都有自己点豆腐的大师傅,知道用什么卤跟做法之后,比例也只是尝试的问题。
正发愁呢,机会就送上了门。
李沅锦有一日正坐在店里,把新出锅的南豆腐切了一块放在碗里,淋上味噌酱油,就那么一勺一勺舀着吃。
一个过来买豆腐的仆妇看见李沅锦这吃法新鲜,问了几句,倒是笑了:“我正发愁着呢,没想到这巷里竟然有南豆腐卖。”
着就要请李沅锦给她送几块豆腐到陈府,李沅锦原本不太想接,因为店里现在卖的东西多,夏藕生又去了后厨,前面只两三个人忙不过来。
但是难得有人指明要南豆腐,不过去看看可惜了。拼着南豆腐碎在路上的可能,李沅锦也要扛起这个成本去试试。
当下就拿了水盆装了干净的清水,把南豆腐浸在里面,那仆妇见了,连忙摆手:“这样,我多给你些银,你拿热的来,路上碎多少算我的,只要到了府里能有一块是好的就行。”
着按整板豆腐的价钱给李沅锦数了铜钱,李沅锦有些咋舌,但是也更意识到这或许是机会降临了。没有托大,叫上夏莲生跟着一起去了。
果然,去到陈府,那个自称魏婆婆的仆妇就带她们两个进了侧门,直接去到厨房:“你放这儿吧,把南豆腐中间儿的趁热给刀出一块儿来。”
李沅锦跟夏莲生两个照做了,李沅锦还特别留意从同一块上割下来一点儿单独放在一个碗里,魏婆婆看了一眼李沅锦,默不作声地尝了一点儿,点头:“还行,你们两个在这里等着,别乱跑别乱瞧,等我回来。”
李沅锦跟夏莲生点头,自是呆在厨房不敢乱动。
但是光这厨房就够有看头的了,李沅锦自穿过来,见的最大的不过是前后各一个院的青砖瓦房,对屋檐跟天井这些极感兴趣,但是顺平镇上但凡大点儿的房全都有高高的院墙,根本看不到里面的情况。
现在才看到这大户人家的厨房真是不一样,四面都有大操作台跟大案板,吊炉一个,大灶三个,还有一眼数不清的红泥火炉。
窗外头看着是个院,正月里院里的雪都扫干净了,光秃秃的树枝上都缠上了丝绢做的花跟叶,看着绿意盎然。
莲生跟李沅锦并排站着,不敢乱动,只在一块地方移动一下,换个视线。
不多时魏婆婆就回来了,满脸高兴:“你这豆腐做的不错,跟我领赏去吧!”
听到这话李沅锦还有些紧张,要知道,她可是实打实的穿越者啊,对这古代的礼仪几乎一窍不通,等下会不会出差错啊?
魏婆婆看出来了李沅锦的紧张,笑着带她跟莲生出去了:“不必担心,我们奶奶跟平和,你们就正常话就行。”
李沅锦稍微放松了点,随着魏婆婆转了两三个院,七八条走廊才到,门边有丫头,见人来了,打开两重厚重的帘才带他们进去房间:“魏婆婆,这就是做南豆腐的两位姑娘?看着倒是年轻得紧。”
魏婆婆笑了一句:“你当是你们几个懒货,整天就做这点事情,人家李姑娘夏姑娘比你们能干得多了!”
几个丫头嘻嘻哈哈也不怕魏婆婆:“魏婆婆,您快带着两位姑娘进去吧,少奶奶在里头等着呢!”
李沅锦进去之后就闻到一股新鲜的梅花香味,一位身形苗条绰约的少妇站在窗前赏玩葫芦瓶里的一枝梅花。
魏婆婆告了名,那少妇才转过来,看着年纪也不大,二十上下的样:“难为你们在这里也能做出那样嫩的南豆腐来。”
魏婆婆帮着解释,这陈少奶奶实则是江南女,虽江南一样有南北豆腐,但是这陈少奶奶就喜欢看着清爽雅致的吃食,格外爱那水嫩的南豆腐,跟李沅锦一样,什么都不用,取新鲜豆腐,直接浇上汤汁食用。
当然陈少奶奶用的自然是些樱桃玫瑰汁,倒是很少听用味噌酱油的,所以特地让李沅锦来给她。
李沅锦这味噌其实也只是大豆发酵出来的一种酱,味噌酱油的味道没有一般酱油那么咸,颜色做菜略嫌寡淡,但是做汤就刚刚好。
陈少奶奶又问了几句,赏了李沅锦跟夏莲生各一个荷包,里头摸着大约是有一两银,才让魏婆婆送他们出去。
待到出去之后,魏婆婆又递了二两银给李沅锦:“李姑娘,我们少奶奶就好吃这一口,后面每天会有我们家的家仆过去取豆腐,这二两银你收着,每日给预备上新鲜的南豆腐就好,那味噌酱油要是有多的,也给我打上一些。银尽够,只要东西干净,吃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