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时分,街巷中回荡着各种各样的方言,即便是在华侨最为聚居的新加坡,这里的华人也说着各种各样的方言,即便是广东话亦分成多种方言,但勉强还能够听懂一些,可若是广东人碰到福建人,两人讲话几乎是”鸡同鸭讲”一般,这只使得华侨间的沟通出现了障碍,不过在这几年,情况多少得到了改变。
无论是新加坡亦或是南洋每一地的华侨学校,都利用校舍开设了夜校,以教授华侨讲习国语,加之收音机的普及,使得国语南洋也却发的普及开来,尤其是每年数以万计的华侨子弟返回国内上大学,讲读国语更是成为了青年学生和家人的习惯。
清晨时分,背着书包的李树德父母鞠躬请安后,便离开了家门,朝着学校走去,从香樟街走到中正中学,大概要走五分钟,但他觉得这条路突然拉得很长,混迹在早晨上学的少男少女群里使得他觉得乏味而无聊,他今年已经18岁了,他读书很晚,差不多十岁才读书,现在初中甚至还没有毕业,而他的同班同学不过只有14、5岁。
“在班里自己就像个傻小子似的!”
李树德在心底这般嘀咕着,如果有可能的话,他希望现在回到唐山,然后和邻居家的二哥一样,成为一名军人,不过现在不打仗了,真是的……
也许应该当一名工人,嗯,进汽车制造厂当一名工人,不过似乎汽车厂都在北方,在广东并没有汽车厂……
虽说在他的心里总是会浮现出唐山、广东,甚至还有青海的草原、华北的平原等等,一个个关于唐山的地理名词,但是他却从没有回过唐山。
曾经在他的记忆中,唐山似乎就是每年父母祭拜先人的方向,直到他进入华侨学校读书之后,在国内派来的老师教授下,唐山那个模糊地方,才在他的脑海中清晰起来。
现在与过去不同,过去的华侨学校,大都是由侨民集资、捐款创办,唐山除去派遣部分教师外,并没有给予多少资金上的支持,而现在华侨学校却得到中华教育基金会的资助,每年高达三四千万元的资助,仅在南洋各地,现在就开设了多达九千余座华侨学校,而中正中学则是其中之一。
因为海外华人均具中国国籍,属中国侨民,所办学校依归中国学制和管理,与其它的侨校一样,中正中学半数老师是受教育部派遣,他们使用的教材亦是国内的教材,也正是在那些老师的教授中,李树德心中的唐山才变得越发的直观起来。
在离学校还有几十米的时候,李树德看到不时有学生进入的校门两侧的八个标准。”民族”、”国家”、”政府”、”领袖”当然还有校门处钢制门廊上醒目的”青天白日徽”,这一切都在表明这是一座标准的华侨学校,在南洋几乎每一座华侨学校都是如此。
“山川壮丽、物产丰隆,炎黄世胄,东亚称雄。毋自暴自弃,毋故步自封,光我民族,促进大同。创业维艰,缅怀诸先烈,守成不易……”
上午八点,伴着学校乐队演奏的《国旗歌》旋律,中正中学的近千名师生或是右手抚心或是行着军礼目视着缓缓升起的国旗,唱着国旗歌,站在后排的李树德自然也不例外。
“莫徒务近功。同心同德,贯彻始终,青天……”
在升旗仪式完成之后,李树德看到校长走到前排的宣讲台上,依如往日一般,他首先对所有的师生加以勉励,在校长的讲话中,李树德的双眼却望着随风飘扬的国旗,那面国旗无论是在国内亦或是南洋早已经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不仅是中国的象征,同样也是中华民族主义的象征,看着那面国旗,他的脑海中所浮现出来的画面却是战争电影或记录片中在硝烟弥漫战场上飘扬的国旗。
“中国国民政府乃是……”
就在李树德的思绪随着国旗飘远的时候,突然,身边同学们的宣誓声音将他的心神唤了回来,他连忙和其它的同学一样,大声宣誓。
“中国国内四万万七千万同胞及两千万侨胞共同依赖之唯一政府,中国最高领袖,”
响亮的誓言随着少年们稚嫩的话声,在学校操场上回荡着,穿着一身未着军衔军装的王德阳同样随着学生们一同宣誓,
“……委员长乃是中国国内四万万七千万同胞及两千万侨胞共同拥戴之唯一领袖,国民政府之主张,即中国全国人民之主张,……委员长之意志,即全国国民之意志,余以此誓,宣誓效忠民族、效忠国家、效忠政府、效忠领袖!”
在宣誓的过程中,他的眼睛扫视着台下的这些青年学生,他们的神情庄严且肃穆,他深知这种宣誓是华侨学校的所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