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之后,他每每忆起大宋皇城,眼前浮现的便是红墙碧瓦掩映着的一树桃花。
那是他见过最美丽最璀璨的桃花。后来,他在自己的寝宫外种满了桃树,却再也没有见过桃花开得这般灿烂。
那一日崇德殿上,他见到了赵祯。十三岁的大宋皇帝,少年天子。
端坐在高高的龙椅之上,束发冠冕,眉清目秀,却带着超越他年龄的温文,以及稳重。他的身后坐着垂帘辅政的刘太后。
当时的宗真个子还小,努力仰起头也看不清他的眉目,但他却依稀觉得他不快乐。虽然他会淡淡微笑,但是宗真无端的认为,那不是快乐的笑。
小孩子的直觉往往是灵敏的,赵祯确实并不快乐。不过,没有人在乎当今皇上到底快不快乐,包括他自己。
这便是宗真第一次见到赵祯。
此后宗真每次想到当时的情形都禁不住苦笑:若知道此后几十年如此这般的想见而不得见,当年何不仔仔细细多看他几眼……
(二)
再次见到赵祯已是三日后。御花园中设宴,款待各国来使。
火树银花,张灯结彩。美酒佳肴,高朋满座。
小小的宗真对酒宴并不感兴趣,更听不懂大人们堂皇而客套的场面话,他整颗心都被周围的彩灯吸引住。趁着叔父给别人敬酒,悄悄溜到一边端详那些华美的灯饰。
真是明灯璀璨华灯荟萃啊,那些吉祥灯、琉璃灯、走马灯……形状各异的,画着各种图案的,流光溢彩,琳琅满目,如同一个个精灵,使这黯黑的夜色也有了灵性。
宗真扬着头,一盏一盏的看过去,不知不觉便走得远了,等他想回头的时候已经不知自己身在何处。
他蹙起稚气的双眉,细细分辨来时路,却隐约听到前方不远有轻微的呜咽声。
宗真走了过去。
那是一座坐落在湖边的八角凉亭。亭子里一人面湖独坐。
整个御花园灯火如海,这人却偏偏在灯火阑珊之处低低抽泣。
湖面吹拂过来的习习凉风轻轻吹起他的明黄外袍,如同只能翩翩展翼却无力振翅而飞的蝴蝶。
大宋的少年君主赵祯。他连哭都是克制的。
冷不防有人走近,赵祯抬起头。宗真到这时才看清楚他的容颜。明眸皓齿,眉目如画。最引人的是那黑曜石般的双眸,明亮而幽深。只是,眼角还带着泪痕。
赵祯也看清楚了眼前人。契丹小太子,小小的年纪,一身银貂裘,同样质地的皮帽,粉妆玉琢一般可爱的娃娃,灵动的眼睛忽闪忽闪的眨着,不解的看着他。他听到他清脆的童音:你——为什么哭呀?
偷哭被人撞见,多少是有些赧然的。但那人不过是个比自己还小的孩子,赵祯便也没了戒心。他回答说:我想念父皇。
宗真恍然大悟般:哦,原来是这样。我也想我父皇了,我有半个月没见到他了。
孩子气的话语让赵祯苦笑,声音却愈加悲凉:我再也看不见我父皇了。再也看不见。永远,看不见。
宗真大惊:为什么?
七岁的孩子,不懂什么叫生死,赵祯也不解释,只望着他轻轻的叹息。
宗真走过去坐在他身边:我陪着你,你别哭了好吗?
两个孩子就这样肩并肩的坐在湖边小亭之中。
也不说话,只静静的注视着湖面。
四周华灯璀璨,焰火漫天,皆皆倒映在这湖里。灯影和火光随着湖面的微波摇摇荡漾,似真似幻,若即若离。
宗真日后每次想起,都觉得那时的情景虚无缥缈的如同一场梦。
镜花水月般的一段前缘。
那是两个人此生中最近的距离啊。
那也是宗真最后一次见到赵祯。
此后,终此一生,不得相见。
(三)
宗真回了大辽。他并没有时时想起赵祯。
七岁的孩子,太多事情可以吸引他的兴致。诗书骑射,无一不爱,无一不精。不过,最爱的仍是丹青,小小年纪,画作已经令人赞叹。
他是大辽文武双全的小太子,大好的前程等待着他。
南朝的消息偶尔会传过来,那些关于某个人的消息:他大婚、祭祖、赈济灾民、大赦天下……
每当这个时候,宗真会想起温暖的汴京三月天。盛放的桃花。
还有他。
那大殿上的初见,他遥遥端坐的身影。那虚无缥缈的夜晚,他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