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唐僧喜喜欢欢地辞别了凤仙郡郡侯,在马上向行者说道:“贤徒,这一场善果,真胜似在那比丘国搭救儿童,都是你的功劳啊。”
沙僧说道:“在比丘国只救了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儿,怎么像这场大雨,滂沱浸润,拯救了万万千千的性命!弟子也暗自称赞大师兄的法力通天,慈恩盖地啊。”
八戒笑道:“哥哥的恩也有,善也有,却只是外施仁义,内包祸心。只要跟老猪走,就要作贱人。”
行者说道:“我在哪里作贱你了?”
八戒说道:“也够了!也够了!常常照顾我捆,照顾我吊,照顾我煮,照顾我蒸!如今在风仙郡施了恩惠给万万人,就应该住上半年,带挈我吃几顿自在的饱饭,却只管催促行路!”
长老闻言后,喝道:“这个呆子,怎么只思量贪嘴吃!快走路,再不要斗嘴!”
八戒不敢再说了,掬掬嘴,挑着行囊,打着哈哈,师徒们继续奔上大路。
此时光阴如梭,又到了深秋的时节。只看见:
水痕收,山骨瘦。红叶纷飞,黄花(指秋天)时候。
霜晴觉夜长,月白穿窗透。家家烟火夕阳多,处处湖光寒水溜。
白苹(pin)香,红蓼茂。橘绿橙黄,柳衰谷秀(庄稼抽穗或结果实)。
荒村雁落碎芦花,野店鸡声收菽(shu,豆类的总称)豆。
四人行够了多时,又看见城墙影影。
长老举起马鞭遥遥指着,叫道:“悟空,你看那里又有一座城池,却不知道是什么去处。”
行者说道:“你我都未曾走到,哪里会知道?等行到了城边去问问人。”
话音刚落,忽然看见从树丛里走出一个老者,手中拿着竹杖,身上穿着轻衣,脚下踏着一对棕鞋,腰间束着一条扁带。唐僧慌忙滚鞍下马,上前道了个问讯。
那老者扶着竹杖还礼,问道:“长老从哪方来的?”
唐僧合掌说道:“贫僧是东土唐朝差往雷音拜佛求经的人,现今到达宝方,遥望到城墙,不知道是什么去处,特来询问老施主,请老施主指教指教。”
那老者闻言后,说道:“有道的禅师,我们这敝处,乃是天竺国下郡,地名叫玉华县。县中的城主,就是天竺皇帝的宗室,封为玉华王。这玉华王甚是贤达,一心恭敬僧道,尊重爱护黎民。老禅师若是前去相见,必然会有尊重恭敬。”
三藏感谢了老者。那老者径直穿过树林离去了。
三藏这才转身对徒弟们详细说了那些话。行者三人听后心中欣喜,扶师父上马。
三藏说道:“没有多少路,不用乘马。”
他们四人于是就步行到那城边街道去观看。原来那关厢(城门外大街和附近的地区)人家,做买做卖的,人烟密集,生意也甚是茂盛。观看倾听人们的相貌声音,与中华没有不同。
三藏吩咐道:“徒弟们谨慎,千万不可放肆。”
那八戒就低了头,沙僧掩着脸,只有孙行者搀着师父。
道路两边的人都来争着观看,齐声叫道:“我们这里只有降龙伏虎的高僧,还不曾见过降猪伏猴的和尚。”
八戒忍不住,把嘴一掬,说道:“你们可曾看见过降猪王的和尚?”
吓得满街上的人跌跌跄跄地都往两边闪过。
行者笑道:“呆子,快藏了嘴,不要装扮,仔细脚下过桥。”
那呆子低着头,只是笑。走过了吊桥,进入城门内,又看见那大街上的酒楼歌馆,热闹繁华。果然是神州都邑。有诗为证:
锦城铁瓮万年坚,临水依山色色鲜。百货通湖船入市,千家沽(gu)酒店垂帘。
楼台处处人烟广,巷陌朝朝客贾喧。不亚长安风景好,鸡鸣犬吠亦般般。
三藏心中暗喜道:“人们说西域诸番,更是不曾到过这里,细细观看这里的情景,与我大唐有什么不同!所为极乐世界,诚然就是这种。”
又听到这里的人说,白米四钱一石(十斗等于一石),麻油八厘一斤,真是五谷丰登的地方。
行够了多时,方才走到那玉华王府,府门左右有长史府、审理厅、典膳所、待客馆。
三藏说道:“徒弟,此间是府,等我进去,朝见玉华王验过文牒后再行路。”
八戒问道:“师父进去,我们可好在衙门前站立?”
三藏说道:“你没有看见这门上是‘待客馆’三个字!你们都去那里坐下,看看有没有草料,买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