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还能制作红薯烧。李家的酿酒坊里已经在收购百姓多余的红薯了。
更别说红薯制作成粉后还能做各种美食,相信百姓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
十二月初,李延宁拟定办一场红薯美食大会,让所有百姓先回家琢磨怎么用红薯做出好吃又有创意的美食。腊月农闲的时候报名参加都定城红薯美食评选会。
美食评选会相当于一条美食街,参加者在这一天可以在指定地点摆摊设点卖美食,所有百姓都可以买来吃,吃完投票选出自己最喜欢的红薯美食。
每位百姓有一票,可以到专门的投票地跟计数官差报上摊位号码就行。
前五名的最受欢迎的美食均能获得官府奖励的银子。
此消息一出,百姓沸腾了,有手艺的人家都在琢磨着怎么做红薯美食。
这可是一次非常好的宣传机会,要是得了奖,等于打响了名气,以后再摆摊卖就不愁客源了。
偏远地区的百姓也可以做点东西来卖,能卖出去就是进项,都乐意琢磨。
别说百姓了,各个酒楼、食肆的掌柜和厨师都在摩拳擦掌研究,务必打响名气。
都定城的城墙和城门都修缮过了,现在的城门高大巍峨,不再灰扑扑破烂烂的。
城门上的城名牌子“都定城”三个字是李延宁重新写好,选了好木料让工匠精心雕刻出来挂上去的。守城的士兵经过邵泽忠的训练,不再散漫,而是高效有序地查询进出城的人员。
李延宁还拨了一笔钱订制了一批衙役和官兵服装。请苏熠薇画图设计,新衣服非常舒适好穿不说,款式也好看极了。
每一个衙役、官兵穿上都显得非常有精气神。现在他们走在路上都有小娘子、小姑娘、大婶子等频频回头看。
衙役、官差们现在可珍惜自己的工作了,自从李大人来了之后,虽然工作内容更庞杂,要求更严格细致,但是待遇也是直线上升。
他们每月的工钱定时领取,有统一帅气的工服穿,还不时有米粮肉油等粮食福利。
更重要的是他们所做之事都是正义的,得到了百姓发自内心的感谢。现在他们走在街上维护治安,百姓见到他们不再跟老鼠见到猫一样,而是会很配合他们的工作,还会真心实意地给他们提供消息。
有时候天太热,还会有百姓拿水出来给他们喝。李大人说他们这是为百姓服务,百姓必将记住他们。他们觉得李大人说的太对了。
未婚的衙役现在都是香饽饽,差事稳定,工钱高,还威风受人尊敬,可不就是好夫婿的人选。
现在很多壮小伙都想进州衙当差,李延宁也觉得人员不太够,特地公开选拔有能力的汉子进来。选拔内容除了人品和身体素质要求外,还有一点就是需要识字。
整个都定城都没多少认字的,会说官话的都不太多,可是当差又不能不识字,也不能不会说官话。于是李延宁在州衙门口办了一个临时扫盲班和培训班。
将初步挑选出来的人品和身体素质各方面都不错的人,进入扫盲班学习认字。每月一考核,合格者进入培训班,练习武艺。
最后根据每人的特长安排岗位。每一位上岗的衙役有三个月的试用期,表现好的留下。
这消息一出来,整个都定城跟炸开锅一样。百姓们都知道在州衙当差是份好差事,可没想到要进去这么困难。
原本的那些衙役有些庆幸自己进来的早,却不想李延宁下一份公文便是针对他们的。他们中也有一些人认的字不多,只不过他们的爹曾经是衙役,世袭下来罢了。
现在李延宁要求他们一样要识字和学习,若是连新进来的衙役都比不上,趁早卷铺盖走人。谁也不想失去这份高工钱的差事,都铆足了劲学习。
李延宁发现来报名选拔衙役的都是年轻的壮小伙,问了师爷才知道这些人中很多都是家里的弟弟。上头有大哥在,家里土地不够分,弟弟只能出来另谋出路。
现在有这么好的机会,大家都想竞争上岗。李延宁曾抽空去看过扫盲班的学习情况。因为都定城里识字的人不多,教这些人识字的是一位年迈的老童生。
都定城穷,上得起学的人少,老童生一直都在茶楼做掌柜,年纪大了精力不济被主家辞退了。现在被李延宁聘请来教这些汉子认字,也算发挥余热了。
扫盲班在上午和下午各开班一个时辰,上、下午教的内容一样,家里需要干活的汉子选择一个时间段来学即可。
衙役来告诉李延宁,扫盲班外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