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用现今的办法,让国内权贵有想法者申请出资征募军队,另外就是让那几个奉朕为圣皇的藩国出资出兵,朝廷也可以抽出少部分精锐来,组成联盟军,下西洋!”
朱由校早就有让重下西洋的意图,只是因更要紧的事太多,而未来得及付诸行动而已。
何况下西洋前期也的确需要很大的成本。
朱由校知道,大明要想再次下西洋,怎么也得积蓄更多的国力才好,毕竟这次下西洋可不只是像历史上一样,到达红海海岸,还得穿过好望角,过直布罗陀,去欧洲,最好横跨大西洋,去美洲。
所以,他的这个下西洋的想法,也就耽搁到了现在。
但现在,朱由校既然摸索出了一套新办法,即以宣扬儒家文明的名义,动员东方所有儒系国家,且以允其自立藩国为诱饵使国内权贵出资,一起下西洋,进而分担下西洋的成本,而不用大明朝廷独自承担下西洋的成本,自然也就可以提前进行下西洋的活动。
“是!”
辅政大臣们并不反对,毕竟现在朝廷的确需要去西洋夺占贸易航线,而可以进一步主宰全球商品市场。
毕自严还主动建言道:“正好,奉旨去澳洲的舰队眼下已回濠镜,可以待其休整一段时间后,就负责下西洋之事。”
“准!”
于是,大约一年后,奉圣皇朱由校之旨,来自各方的下西洋舰队于此地集结完毕,并在大明将领沈寿峣的率领下,正式开启了下西洋的军事行动。
这次下西洋的目的虽然是维护现有的贸易航线,缉拿西班牙国王,并让西班牙国为此事付出代价,和其他欧洲国家一起与大明派去的人,确立全球贸易与人权规则,从而减少屠杀,实现世界文明的进步,但在本质上,是要夺占一些区域为大明等东方国家的殖民地的,毕竟贸易线不能只控制在西洋人手里。
现在没谁不知道从大明、日本、印度这些地方到欧罗巴的这条航线可以带来多少利润。
所以,在朱由校下旨着各藩国与大明一起组成舰队下西洋后,这些藩国都是积极响应。
尤其是倭国一些大名,在看见萨摩藩参与了吕宋岛文明改造计划的行动而得到的好处后,都非常愿意和大明帝国一起去争夺全球利益。
许多倭国大名已经不再奉天皇为君,而改奉大明皇帝为君。
也有不少大名因为现实利益而在奉天皇为君的同时,也该奉大明皇帝为君。
就连幕府现在也是在奉天皇为君,挟天皇以令许多大名的同时,而奉大明皇帝为君。
而便于可以跟着大明一起夺占全球利益。
吕宋岛的文明改造计划已经进行到第二步。
朝鲜人、日本人等都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开始构建儒家文明,立儒家圣人雕像,建孔庙,创建科举制度,确立士农工商的等级秩序。
朝鲜人和日本人等之所以会这样做,和马轩等投靠过去的儒士有关,他们利用了这些国家派来统治这里的官员对大明的仰慕、对中华文化的尊崇,而忽悠这些官员复刻了朱由校即位之前的缩小版大明,准确说是缩小版大宋,因为大明有锦衣卫和东厂等,而朝鲜人和日本人等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建立起来的统治体系,没有锦衣卫和东厂。
为什么在吕宋岛,统治各自势力范围的朝鲜官员、日本官员等会被马轩等儒士忽悠成功?
原因很简单,这些官员在他们的国家也是士大夫,他们的屁股也坐在士大夫这边,很愿意接受这种独尊儒士、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制度。
也因此,马轩等儒士在朝鲜、日本等的势力范围内很受待见,几乎已成为这些地方的二号人物。
不过,这并不代表这样会使得朝鲜、日本等会对大明更加尊崇。
反而有这些人的存在,使朝鲜、日本等国对大明的崇敬感在下降。
因为这些儒士比朝鲜人、日本人还要仇视已经开始出现除皇帝外士民平等的大明。
因而这些儒士会一个劲等在朝鲜官员、日本官员面前黑大明,认为中华之真正道统已经由他们带到了朝鲜和日本,而大明和推行大明现有制度模式的藩国已经不是纯粹的礼仪之邦,且说大明现在是奸臣当道,昏君当朝。
当然,基于大明强大的国力,朝鲜、日本等国还是对大明有敬畏感的,不敢有怠慢和轻视之心。
不过对于朱由检所建立的崇祯国,因为朱由检受朱由校影响颇深,而复刻的是现在的大明,且又是比较小的藩国,所以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