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这神秘武器的拼合后,苏晓开始寻找合适的试验目标。这种非锐利兵器不适合用普通的靶子,无法真正展现其力量。
于是,苏晓取来一根兽骨,斜倚在石壁上,用力抡动两圈,接着猛地砸向骨骸。
“砰!”不料,一声沉闷的回响中,尴尬的事情发生了:骨头未碎,前端的木质握柄却先裂断。这出乎苏晓的预料,部落周围能找到的坚硬木头,竟不敌这根不知躺地多久的枯骨。
无奈之下,这次实验彻底宣告失败。木柄必须包裹上厚厚的青铜才行。青铜外壳并不复杂,只需预先铸好模型,将木头嵌入,周围打孔,再用魔银钉固定,便固若金汤。
同样的处理,苏晓也用在了下方的棍棒上。经过一两天的改良,新武器终于问世。每次触摸都能感到它的坚固,青铜层在阳光下闪耀着幽黄的光芒,顶端更仿造狼牙棒,虽只有十几个钝齿,却不失锐气,对威力的提升显而易见。
再次用于砸击骨骸,结果颇为令人欣慰。手腕粗细的骨头瞬间断裂,若砸在人身上,其后果不堪设想。整个链枷武器重量适中,青铜加持后约有斤,配以两米长的棍棒,使用感极佳,既有重量感,又不会过于笨拙。
关键是,链枷武器有着巨大的改良空间。既能打造成长达两米的巨械,也能缩至单手可握的尺寸。在战场上可能不够灵活,毕竟需要时间挥舞,但在部落的防御中,它却是利器。众人站于城墙后,随意挥舞几下,其破坏力便不容小觑。
这乃是苏晓灵感突现的杰作,当前并无大规模推广的必要。部落内现有的武器已是极为奇妙,无论远近,各类威力惊人的兵器应有尽有,配比恰当,增添新兵刃必会影响原有武具的效能。在部族人口未至盈余之时,将此技艺作为秘密储备更为明智。
部落的黄豆经过数日曝晒,已然干燥透彻。苏晓引领众人逐一以神秘的链枷击打,链枷脱粒之法效率惊人,轻轻一击,豆粒便自植株上脱落。众人分为两队,确保每一寸土地都被双倍敲击,几乎无一遗漏。
较为棘手的是,拍打后的黄豆下杂草丛生,然而部落尚未拥有能驱动风的魔法器具——风车。故此,人们只能依赖双手,用巨大的簸箕,一丝不苟地分离豆粒与杂物。
苏晓心中久已构想风车之形,却迟迟未能成功打造。今年稻谷已收割完毕,近来事务繁重,无暇深研。庆幸黄豆产量尚可,部落的大簸箕一次即可筛选数斤。
众人协力,清理工作迅速完成。短短一日,十余人便收拾出约两亩黄豆。苏晓取一粒入口,细细品味,滋味纯正,然需再晾晒一二日,豆粒内部的微湿才能消散。初次采收时,豆荚的保护使水分得以留存,此刻,目的便是令其彻底干燥。
此刻,苏晓满心只盼尽快制作出石磨。自发现黄豆以来,他已期盼豆腐和豆干多年。去年那十余斤黄豆,他小心翼翼未曾动用。今年丰收颇丰,两亩地竟产出二百多斤黄豆,足以满足食用及播种所需。
若仅用于食用,十几亩的黄豆也无法吃完。故此,这百来斤黄豆,苏晓决心大胆尝试制豆腐。石磨构造并不复杂,只需两块大圆石叠加,石面刻有沟槽,借助魔力研磨浸泡过的黄豆,使之化为浆液。
原理与构造苏晓了如指掌,然而实践并非易事。首要之物便是两块巨大青石,周围部落地带并不乏此类石材,不论大小皆可寻得。但要塑造成匹配的圆形,只能依赖手工雕琢,这才是最大的挑战。
精挑细选了两块接近理想形态的石块,费尽周折,终于将其搬回部落。石磨不宜过大,以便单人或双人操作,预想中的尺寸约为七十厘米宽,十五厘米厚。至于石面上的细小孔洞,还需待石磨成型后再行开凿。
庆幸的是,如今部落已采用了青铜凿与精巧的铜锤,若是仍依赖古老的石骨工具,恐怕每塑造一块石材都要耗上数月光阴,回想曾经的石碓工程,部落耗费无数人力才得以完成,便可知其艰辛。
首先要雕琢出大致形态,石头坚硬易碎,只能耐心地一点一滴凿刻。这项乏味而漫长的工程,苏晓与健共同耗费了两日,才初具雏形,边缘略显粗犷,但这无关紧要,毕竟它仅作观赏之用,外表丑陋些也无所谓。
接下来是凿刻凹槽,先用精细锐利的小凿轻划痕迹,再用铜质夹钳细心磨平,每个凹槽大小约莫半颗黄豆,相互叠加时缝隙正好容下黄豆,从中央向外,凹槽逐渐缩小,这样黄豆在转动中会被挤压出来,配合石磨的滚动,就能研磨出细腻的豆粉。
这是石磨的核心,追求极致完美,这个步骤比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