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红河平原结合的地方,东西两侧都有山脉余脉,将红河与北方的泸江,南边的沱江分隔开来。而在这里,这两条河,一南一北汇入红河,就形成一个角地带。
不管是红河,泸江,沱江都是从群山之中冲出来的。
他们上游都是山区。也就是说,鞑子想进攻,就必须顺着水路,而在泸江与沱江上搭桥。
这两者,鞑子现在都不敢。
毕竟,之前那一把火太可怕。鞑子仅仅是派了大军与汉军隔河对峙。双方严阵以待。谁都没有动手的想法。
阿术不想动手原因很简单。饭要一口一口的吃,事情要一件一件的做。敌人要一个个的打,想将安南陈氏搞定,再打不迟。
虞醒不想打的原因很简单,等造船,等武器。
双方就一直对峙到现在。
当然了,对峙是真的。并不代表小规模战斗没有了。
杨承泽部这样的战斗任务,相当不少。
虞醒想要搞清楚鞑子的实力。
毕竟对面是阿术,在情报上如何准备都不为过。
这样的战备,云南消耗很大。幸好虞醒到了此地第一件事情,就是主持春耕,以至于这一带地区,粮食生产并没有遭到破坏,大抵能提供相当一部分的军粮。
虞醒正高兴的时候,却不想来的难民潮。
从经济上算账,虞醒亏大了。
养这么多难民,给云南极大的负担。
但是见死不救,虞醒做不到。
从来以中国人凝聚人心。
什么是中国人。仁义礼智信。见死不救的事情,鞑子可以做。但是汉军是决计不能做的。
于是,即便再困难。
虞醒也只能咬牙派杨承泽去接应难民。
陈国峻听了之后,叹息一声,说道:“都是我的错。”
如果他能御敌于国门之外?
如果他能在白鹤江之战中打败鞑子?
如果他能------?
太多的如果了。压得陈国峻内心中沉甸甸的。
不一会儿,他们跟着杨承泽到泸江边。
这里有了临时的码头。
聚集这数千百姓。
陈国峻过来的时候,汉军将士正在放粥,让他们吃一顿饱的,等船只过江。
“多谢汉王殿下。”
“汉王殿下万岁。”
听着这些人一边吃粥,一边说得话。
陈国峻内心之中,百味杂陈。
“虞醒在安南的民望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了吗?”
“即便打败了鞑子,又该如何打败虞醒啊?”
陈国峻等人有优先权,等船来之后,立即登船上渡过了泸江。
一过泸江情况立即变得不一样。
仿佛换了一间。
除却江边的烽火台之外,似乎没有什么战争气氛。连稻田里的稻谷似乎都整整齐齐的,洋溢着即将丰收的喜悦。
安南水稻一年三熟。已经快成熟了。
陈国峻想起他在江北看到的荒村白骨。
“或许对安南百姓来说,姓陈还不如姓虞。”陈国峻内心中忽然冒出这个想法。被他立即按下去了。
祖宗数代之基业,岂能弃之与人?
陈国峻来到文郎城之后,却没有见到虞醒,虞醒去了造船厂。并没有在城中。
陈国峻就跟着虞醒到了造船厂。
造船厂是在一座湖中。与红河水道相连。湖并不大。但是虞醒想要的船也不算大。
不需要远洋决胜,只需要控制红河的治水权就行了。
虞醒观察着新船。
整个新船从结构上,并没有什么标新立异的地方。
并不是虞醒搞不出一些新结构。而是工匠们理解新工艺有些慢,会浪费时间。
所以这一艘船的设计思路,就是两个字:加固。
只要能将火炮装上船,能够齐射,不至于将龙骨给震断,就足够了。这一支船队的目的就是要打败鞑子水师,控制红河流域之后,这一支船队就没有什么用处了。
总不能,打水匪,也开着炮船去吧?
这对汉军来说太过奢侈。
本质一次性去的。
虞醒也就没有什么其他改进,只要容易制造,坚固,能完成基本的职能,承载火炮的后坐力。那就行了。
虞醒验过船。
装上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