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敢这样做,自然是有信心的。
最大的信心,就是对陈庆余的了解。
作为将领,最基本的素质,就是最坚定的立场与决心。
因为没有坚定的立场与决心,就不可能进行最激烈最艰难的战斗。
战场就是一场赌局,不到最后一分钟,都有可能有反复。唯有坚定的信心,才能坚持到最后。
必要的时候,陈国峻其实也不将自己的小命当一回事。
亡国之痛,深入骨髓。局面无法挽回,但是并不代表在陈国峻心中,这一件事情就这样过去了。
甚至陈国峻都有一种自暴自弃的轻身心态。此刻冲锋在最前。也是秉承这种想法,大丈夫当死沙场。
而陈庆余却不这一样。
不是陈庆余不聪明。
真要说聪明,陈庆余未必比陈国峻差。陈国峻的位高权重,是天生的。他天生是皇家贵胄。但是陈庆余却是一步步爬上来,成为朝廷重臣的。在这上面,陈国峻未必比得上他。
但是陈庆余就是太聪明了。
打仗有时候,需要一根筋一点。
陈国峻笃定陈庆余此刻所要考虑的东西,要比他多太多了。
陈国峻的判断一点也没有错。
此刻外面杀声震天。
“兴道公,纵马刺杀李将军。第二阵也溃了。”
“陈国峻坠马了。”
“兴道公又上马了。”
“大王,前线已经顶不住了,请大王速派援军。”
陈庆余脸色阴沉,心中思绪万千。
“鞑子真要走了吗?”
不同人对不同的事情判断是不一样的。天下能见微知著者少,不到黄河心不死的人多。
陈庆余自己也不确定,一场败仗,鞑子就真没有希望了。
但是,他懂陈国峻。陈国峻如此拼杀在前,将自己当做一员冲阵之将来用。这不是陈国峻的风格。想来陈国峻一定有什么判断。
这个判断,就是鞑子要败。
随即,陈庆余又推翻了自己的想法。
“或许是陈国峻,故弄玄虚,能示之能,不能示之能的手段。”
“但是鞑子后方真有些不妙啊。”
陈庆余是一等一的聪明人。
鞑子内部一些蛛丝马迹,是瞒不过他的。
最大的痕迹,就是元朝水师已经从安南南部绝迹了。大部分船只集中在了红河流域。
这很不正常。
陈庆余很清楚,元朝水师数量极为庞大,各种战船,乃至可以临时征用的商船,数量最少在千艘以上。至于几千艘就不知道了。毕竟元朝不仅仅是陆上霸主,同样在海上经营上下了很大功夫。
这么多船,分到福成江面上几十艘大船,对这一场战事影响就是决定性的。最少陈庆余在对付陈国峻的时候,有更多的主动权。
但,几十艘都没有。
这让陈庆余不得不揣测鞑子在准备做什么事情。比如撤军。
这个结论,让陈庆余不敢相信,不愿意相信。
毕竟,如果鞑子走了。他陈某人怎么办?
他如果不跟着走。他留下来会有什么下场?陈国峻会生吃了他。
不,生吃决计是难解陈国峻心头之恨的。定然会有其他死法。
但是跟随鞑子走了。就有好下场吗?
陈庆余不会这么天真。
鞑子是非常现实的。
你有实力,他给予尊重,给予待遇,封王,封土,不在话下。但是,如果你没有实力,偏偏有很多财富,那就等着被无数人生吞活剥。
所以,陈庆余想来想去,他只有一条生路。
那就是保全实力。
也就是抓住他麾下的几万大军在。
要走,也要带着大军走。几万大军在鞑子内部,也算是一个小军头了。不说荣华富贵,但是生命安全还是能保证的。
他权衡利弊之后,面对今日之战,也就有了抉择。
打什么打?
陈国峻愿意拼命,是他的事情。
他陈庆余不愿意。
而且,陈庆余很清楚他麾下这些人与安南陈朝的关系。如果不是陈国峻在清化的狠绝的态度,很多人都投陈国峻了。现在陈国峻冲阵在前,所向披靡,陈庆余固然相信,这是陈国峻的能力,毕竟是安南第一名将。
但也担心另外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