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别君去矣
“汪大家今后,有什么想法吗?”李鹤的声音打破了汪元量的沉思。
汪元量原本想说,他本想在家乡隐居,了此残生。
只是这个想法,汪元量忽然说不出口了。
汪元量之所以如此,其实是一种逃避,天下局势已定,他区区一琴师。能做什么?最多隐居山林,饮茗弹琴,了此残生。
而今他却看见了一丝丝希望,似乎他微薄之力,能做些什么?
“李机宜想让我做什么?”
李鹤说道:“汪大家是聪明人。我不瞒大家,我真有一些事情想让你去做。事先说好。是非常危险的。现在退出,还来得及。一旦我开口了。只有死人才能保密。”
“汪大家应该知道,我是做什么的。”
“不就是皇城司。”汪元量混迹宫廷中,对于一些所谓的密事,也耳闻过。皇城司就是宋朝的情报机构,不过仅仅是负责都城内的事情。古代的情报机构其实没有那么厉害,也就是到了明朝,锦衣卫一度很厉害,但是明中后期的锦衣卫东厂西厂,其实也就样子货。
李鹤没有否认,说道:“汪大家知道就好。”
汪元量说道:“我区区一条贱命,又有什么可顾惜的。李机宜信得过我,尽管开口。”
李鹤说道:“我需要你回大都去。”
“殿下让我主持鞑子境内的情报事务,长江以南,毫无问题,但是长江以北,特别是大都,是毫无进展。我需要在大都布点。而汪大家你的身份,太合适了。你只要回到大都为鞑子献艺,很容易在大都站稳脚跟,我今后会派人送到大都,以拜师学艺的身份,拜入你门下。我们在大都就有一个立足点。”
“但风险也同样告知你。”
“一旦被发现,你的下场就不用说了。”
“而且这个任务,我都不知道要持续多少年,甚至下半辈子,都要在大都生活了。”
“汪大家你好好想想。”
“如果你现在不愿意,我还可以安排你去云南。但只能跟我做同事了。”
汪元量路上给方凤通风报信,其实也是李鹤对汪元量的考验。
如果汪元量没有这个举动,李鹤决心再观察观察。大都落子,事关重大。要不是在南方人的面孔在大都太过扎眼了。李鹤自己都准备去了。
汪元量说道:“其实,今日之后,我都是要去大都的。”
“不知道云南的事情还好。既然知道了,就一定要告诉大都的一个。”
“谁?”
“文丞相。”
李鹤脸色上顿时有几分激动,说道:“文丞相还在?”
“在。”汪元量说道:“我临行之前,使尽银子,才见了文丞相一面,还得了文丞相墨宝。鞑子对文丞相还算礼遇。没有严刑拷打,只是关了一年多了。不见天日,文丞相的身子骨有些弱了。”
李鹤说道:“看守严密吗?”
汪元量摇摇头说道:“我知道你想什么?别想了,鞑子天牢,距离皇宫不过一里路,你能打破天牢救文丞相。还不如直接刺杀忽必烈。”
汪元量起身行礼说道:“属下汪元量拜见李机宜,此去大都,机宜还有什么交代的。”
李鹤一把搀扶住,说道:“好。今后就是自家兄弟,你在大都前几年,什么都不要做,只需收集大都情报就行了。我会派人去与你接头的。”
“当有人向你请教王之焕的凉州词。你正常传授,他会说错了。是: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机宜好才情。”汪元量忍不住说道。
李鹤说道:“这是殿下私下改的。是殿下好才情才对。”
接下来数日,李鹤又对汪元量进行了紧急培训。
古代情报工作,固然没有现在间谍那么复杂,但也有很多忌讳与注意。
比如,什么样的情报更值得关注,什么样的情报不值得关注。
李鹤告诉汪元量:“其实最重要的情报,反而藏在不起眼的内容中,比如天气,粮食价格,中统钞的价格,乃至于大都衙门公布的各种告示。所以,你收集情报最佳掩护就是写日记。”
“写日记?”汪元量有些意外。
“你看过《容斋随笔》吗?”
“听过大名,无缘一见。”
“你就按照这个格式,每天记录就行,即便有人发现了,你只说是自己的癖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