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刘备,令语霸送2人首。霸不从命。太祖叹息,乃皆以翕、晖为郡守。--《魏书十8》
徐翕、毛晖,有“青徐黑道”臧霸罩着,曹操就不得不继续用之为郡守。
非出本心,实不得已。
曹公势强之后,1改旧习,对叛乱者可谓心狠手辣。
刘备叛逃徐州,阖门惨死。
先主临豫州,住小沛,数丧嫡室。--《蜀书4》
昌霸作乱东海,枭首示众。
昌豨复叛,遣禁征之。禁自临与豨决,陨涕而斩之。--《魏书十8》
注:昌豨即昌霸,豨应为贬义代称。
伏完暗通献帝,夷灭3族。
(曹公)遂将(伏)后下暴室,以幽崩。所生2皇子,皆鸩杀之。后在位2十年,兄弟及宗族死者百余人,母盈等十9人徙涿郡。--《后汉书卷十-下》
可见曹公“善待叛将”,是有条件的:
客居兖州、根基未牢时,不得不摆出1副宽大为怀的嘴脸。
兵强马壮、扫灭群雄后,尽诛叛臣,杀鸡儆猴,彰显天威。
曹操地位微贱时,不仅从善如流,对豪门望族更是尊奉有加;甚至敢驳袁绍面子、保护地方豪门。
弘农杨彪、鲁国孔融,皆汉末清流,出豪门望族。在士人中威望极高,名震天下。
袁绍与杨彪、孔融不睦,点名让曹操替自己杀了他俩。
曹操当时寄人篱下,兵马钱粮皆仰仗袁氏。
曹操畏惧袁绍,更畏惧士族清议。不敢冒天下大不韪、擅杀名士,以失人望。
故杨彪、孔融暂免大祸。
袁绍宿与故太尉杨彪、大长秋梁绍、少府孔融有隙,欲使(曹)公以他过诛之。公不从。--《魏书》王沈版
曹操真的不敢杀这些名士么?
笑话。
建安十3年(208),曹操统1河北,势力猖獗;同年发动赤壁之战。孔融被以“昏乱悖逆”之罪处决。
“打黑枪”的笔杆子郗虑,则被公认为曹操的狗腿子。
曹操以(孔)融名重天下,外相宽恕,而潜忌正议,虑鲠大业。
山阳郗虑,承望风旨,以微法奏免融官,因显明仇怨。操故书激厉融。--《后汉书孔融传》
杨彪还用说吗?曹公唯1杀不成的,便是此君。最后曹公杀了其人儿子杨修泄愤不说,还妄图借此激怒杨彪,结果呢?
曹公硬生生挨了杨彪1顿怼。
可见曹公“宽仁名流”,也是有条件的:
名望微贱、势单力薄时,不得不假意尊奉名士。
羽翼丰满,爪牙锋利时,名流就是个尿壶,想怎么用就怎么用,照死了折腾。
这是纯正的“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
曹公行事,比秦始皇还秦始皇。
吾降张绣等,失不便取其质,以至於此。
建安2年(197),张绣降曹而复叛。曹公长子曹昂、侄子安民、大将典韦1并战死。
曹公悲伤地说:
“宛城败于张绣,是因我没从张绣那里要人质。张绣没有后顾之忧,才胆敢叛变,我真是失策!”
军败,为流矢所中,长子昂、弟子安民遇害。公谓诸将曰:“吾降张绣等,失不便取其质,以至於此。吾知所以败。--《武帝纪》
接收降卒,先取人质。这几乎是1条不成文的规矩。曹操在宛城却不取张绣的人质。为何?
曹操贪图女色、忘了问张绣索要人质?
非也。
曹操根本不敢向张绣索要人质。
彼时(197)吕布尚强、刘备与之相合;袁术同年在淮南僭逆称帝;袁绍恶斗公孙于塞北、孙策攻屠州郡于江东。刘璋坐守川蜀,观时待变;刘表跨蹈汉南,为张绣呼应。
曹操不过是众多军阀中的1人,平平无奇。
曹公初入南阳,根本不敢立刻向张绣索要人质。不仅不敢要人质,自己还得装孙子,给张绣加官进爵,安抚其心。
非不为也,实不能也。
彼时曹操势弱,不敢索要人质。
俟后曹操势强,又当如何?
曹操势强时,各地藩镇人质如流水般、被送往邺郡。
官渡之战后(200-205),山阳李典、泰山臧霸、黑山张燕、扶风马腾,把家族整族整族送往邺郡,以讨曹操欢心。
山阳李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