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的上游。
前汉张骞(丝绸之路不是他开通的,他只是起到扩充和促进作用)出使西域,扩大丝绸之路上各国贸易规模后,便为西汉重新输入了鲜血。
李唐亦然。
神州农耕社会时期,凡是工商业发达的时代,即便国内矛盾重重,国力也不会太弱。
赵旻要想拼出个未来,就必然要将丝绸之路重新趟1趟,虽然贵霜帝国如今不可1世。
有些短?
咱们再聊聊…
咳咳,咱们不聊袁董事长和曹老板了!
这1章既然提到了政治制度,咱们便聊聊尚书台。
尚书台在两汉3国占据重要地位。魏晋时代的尚书台“兼统内外”,尚书令、尚书仆射取代3公,成为实际意义上的宰相。
为了制衡尚书系统,秘书(中书)系统也随之出现,历史因此走向了新1轮的循环往复。
尚书诞生于秦汉之际,最初是在殿中负责启奏、传递、保管文书的文秘人员。
尚书当时和尚衣、尚冠、尚食、尚浴、尚席合称“6尚”。从性质上看,它具备较强的“宦皇帝者”色彩,即专门服务于君主的机关。不过彼时的尚书仍是趋走小臣,实际权力有限。
注:见陈仲安、王素《汉唐职官制度研究》。
西汉中叶,武帝为了强化君权,开始提拔身边的近侍,制衡公卿,因此分化出“内外朝”。
内朝,亦称中朝,即“宦皇帝者”。主要包括将军、侍中、尚书、常侍、3都尉(驸马都尉、奉车都尉、骑都尉)1类。
外朝则是以3公、9卿及2千石(郡守)为代表的士大夫集团。
由于外朝的职能分工主要集中在军政大事方面,因此皇帝便通过强化内朝权力,来削弱外朝在政务方面的影响力。可知其本质乃是1种集权手段。
在此背景下,尚书台这1机构的雏形,也在西汉武帝时正式出现。武帝时设置了“侍曹”、“2千石”、“户曹”、“主客”等4种不同前缀的尚书。它们分割了公卿、郡守的权力。
尚书4员,武帝置,成帝加1为5。有常侍曹尚书,主丞相御史事。2千石尚书,主刺史、2千石事。户曹尚书,主人庶上书事。主客尚书,主外国4夷事。--应劭《汉官仪》
至西汉成帝时,又增设“3公尚书”,其工作内容是“主断狱事”。
成帝加3公尚书,主断狱事。--应劭《汉官仪》
照此描述,“主客尚书”的职能与大鸿胪类似,而“3公尚书”的职能与廷尉类似。可知尚书这1机构,不仅分割了3公的权力,也削弱了9卿的权力。
至东汉光武帝时,又将“主客曹”分为南主客曹与北主客曹,加上西汉的尚书5曹,合为6曹。
世祖(刘秀)承遵,后分2千石曹,又分客曹为南主客曹、北主客曹,凡6曹。--《续汉书百官志》
随着时间发展,尚书台的权力越来越大,人员越来越多,细分功能也越来越完善,逐渐成为实际意义上的宰相府。学者仲长统便直言“虽置3公,事归台阁”。
虽置3公,事归台阁。自此以来,3公之职,备员而已;然政有不理,犹加谴责。--《后汉书仲长统传》
至于3公9卿,则沦为荣衔,成为名士勋臣离休养老的职位,被视作“备员”。
《宋书》援引的东汉名士应劭言论,则更为露骨。其直言“尚书令总领纲纪,无所不统”。
应劭《汉官》云:“尚书令、左丞,总领纲纪,无所不统。仆射、右丞,掌禀假钱谷。”--《宋书百官志》
有鉴于此,在《3国志》中出现的绝大部分3公9卿,均无实权。少数例外是东汉的前为司空,后自任丞相的曹操;蜀汉的丞相诸葛亮。
当然,还有董卓老贼和司徒王允。
曹操出任丞相,是在剿灭袁绍诸子(207)的翌年(208),他当时已经有了废汉自立的野心。
且曹操自领丞相之前又“废3公,置丞相、御史大夫”,而御史大夫郗虑,又是曹操的鹰犬,惟命是从。
(十3年)夏6月,罢3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癸巳,曹操自为丞相。--《后汉书献帝纪》
(曹操)以(孔)融名重天下,外相容忍,而潜怨正议,虑鲠大业。山阳郗虑,承望风旨,以微法奏免(孔)融官。--《后汉书孔融传》
曹氏的丞相府,实际上就是霸府。
上1章提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