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
韦子典满拜为郎中,官阶不高,赐仕宦之路而已;后迁都尉,赐爵关内侯。
褚子许仪下场更坏,以小过遭钟会诛杀,斩将立威。
牙门将许仪在前治道,会在后行,而桥穿,马足陷,於是斩仪。仪者,许褚之子,有功王室,犹不原贷。--《魏书2十8钟会传》
许仪从征川蜀是魏景元4年(263),魏武死后4十3年。
仪官止牙门将,待遇可谓至薄矣。
最为可怪者,是齐王芳时代,典韦从祀于魏武庙廷,许褚则无此待遇。
(正始4年)秋7月,诏祀故大司马曹真、曹休、征南大将军夏侯尚、太常桓阶、司空陈群、太傅锺繇、……执金吾臧霸、破虏将军李典、立义将军庞德、武猛校尉典韦於太祖庙庭。--《魏书43少帝纪-齐王本纪》
此1节,也使后世史家颇有微词。
潼关之危,非褚不济,褚之功烈,有过典韦。今祀韦而不及褚,又所未达也。--裴松之
以典、许“身后之事”来看,典韦的待遇明显高过许褚。外乡竟压了同乡1头。
许褚的官阶变迁也颇有可推敲之处。所谓“从征张绣,斩首万计”明显是秽史。
(褚)从征张绣,先登,斩首万计,迁校尉。--《魏书十8许褚传》
建安2年(197)曹军大败于宛,何来斩首万计?“被斩首万计”倒是合情合理。且许褚先登,竟然仅迁“校尉”;且并非“5校尉”,不过1军前小校。许褚发迹后,麾下为校尉、都尉者百余人。可知校尉人数之猥滥、位阶之微贱。
宛城之战,许褚恐怕无甚功劳,不过随军从征而已。
潼关讨马超(211),战不利,魏武乘船而走。许褚以马鞍蔽魏武,手摇船橹,以死捍卫,功勋至大。战后竟仅迁“武卫中郎将”。
且不说这个杂号中郎将,还是新设的。魏书称“武卫之号、自此始焉”,可知其声名虽大、位阶却不显。
后数日会战,大破超等,褚身斩首级,迁武卫中郎将。武卫之号,自此始也。--《魏书十8许褚传》
此时的曹操,早已废3公置丞相(208)3年有余,离自称魏公(213)也不足两年。岂会吝惜将军之号?典宿卫的赵云在刘备阵营,待遇也未见似褚般微薄。
赵云在刘备时代,累官至翊军将军、征南将军、镇东将军、都督江州。
敲黑板划重点:镇东将军,曾是刘备故职。所以,谁说刘备待赵云凉薄?
言归正传。
许褚迁为将军,已是魏文继位之后的事情。
文帝践阼,进封(褚)万岁亭侯,迁武卫将军。--《魏书十8许褚传》
可知终魏武1朝,许褚竟然官止“中郎将”。以此颇疑许褚本传,回护褒扬处甚多。
亦可知、典韦若在,官阶待遇必远高于褚。
其实褒扬“外姓军官”甚至“反正叛将”,在历史上颇为常见。
典型案例就是满清名将阿玉锡,平准战争元勋。
阿玉锡是卫拉特蒙古出身,原为准噶尔汗国军官,后叛入清廷。清准战争时,阿玉锡率2十2骑陷阵,准军夺气,清军大胜。
这与典韦走张邈而从曹公,兖州之战“弃盾两铠,陷阵吕布”,何其相似!
典韦虽因出身(陈留)和旧仕(张邈),征伐初期遭魏武猜忌;但凭阵前效死之功,“身后哀荣”依然可以盖过魏武同乡许褚。
亦可见魏武用人不拘1格,陈寿所谓“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的评价,可谓至明。
咱们谈的虽然是典韦与许褚,然归根结底,说的还是“政治”与“人性”。
谨以《魏书1武帝纪》赞语,作为收尾,同时向魏武曹公致敬,云某行文至此,曹公不得不亡,乞请曹公勿怪也。
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