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禁军,即戍守都城的部队。地方上的戍卫部队则被称作州郡兵。
按卫戍对象与活动范围来说,中军可以分为3部分,分别由3卿执掌。
3卿,即护卫皇帝的光禄勋(郎中令),护卫宫城的卫尉(中大夫令),以及护卫京师的执金吾(中尉)。
先说光禄勋。
两汉之光禄勋,即秦代之郎中令,位列9卿。按照钱穆的考证,光禄勋的词源应来自“大麓阍”。远古时代的都城依山靠水,因此处在山麓、负责看守门房的人,便是大麓阍,即光禄勋。
注:见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光禄勋又名郎中令,可知它是郎官之首脑。所谓郎官,即宫廷警卫。“郎”通“廊”,本意是指在宫禁门户中站岗的人,所以光禄勋可以视作皇帝个人安保的总负责人。
郎官是随从在皇帝近旁的1个侍卫集团……或曰:“郎之为言廊也”,因传卫宫殿廊庑之下而得名。--《国史大纲》
光禄勋系统的职责很明确,即“主殿中侍卫”。皇帝就寝时,郎官负责宿卫寝宫的门户;皇帝出行时,郎官则负责在左右护驾。《通典》称光禄勋下属诸郎“皆掌门户,出充车骑”,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3署郎吏2千余人,皆掌门户,出充车骑,其散郎谓之外郎。--《通典》
光禄勋的属官构成比较繁琐,有大夫、谒者、议郎等不参与宿卫任务的冗散,也有负责宿卫的人员。
在这些参与宿卫的人员中,又可以分为4类。其1是中郎系统、其2是郎中系统、其3是虎贲系统、其4是羽林系统。
中郎分为3署,即左署、右署、5官署。3署主官分别为左中郎将、右中郎将、5官中郎将。
郎中亦分为3将,分别主车、户、骑3部。
从秩阶上看,中郎主官为比2千石,郎中主官为比千石,可知在地位与重要性上,中郎系统高于郎中系统。
中郎有5官、左、右3将,秩皆比2千石。郎中有车、户、骑3将,秩皆比千石。--《汉书百官公卿表》
郎在两汉具备非常特殊的意义,他们不是1般的兵,而是官。郎大多出身官宦之家,而南、北两军(即卫尉系统与执金吾系统)主要是从平民之中擢拔。
两汉时代,士大夫子弟大多都有过出任郎官的经历,比如曹操、2袁早年均出任过郎官。
(曹操)年2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魏书武帝纪》
(袁术)举孝廉,除郎中,历职内外。--《魏书袁术传》
(袁)绍少为郎,除濮阳长,遭母忧去官。--《后汉书袁绍传》
东吴的吏部尚书暨艳因为弹劾3署“选举非人”,便被下狱论死,可知光禄勋系统内,充斥着盘根错节的关系。
时尚书暨艳盛明臧否,差断3署,颇扬人闇昧之失,以显其谪。--《吴书6瑁传》
虎贲、羽林郎:
虎贲1词,最初是《周官》记载的远古称谓,虎贲职务始于西汉武帝时期的“期门郎”,平帝时更名虎贲郎。
羽林军,源自西汉武帝时代的“建章营骑”,职能与虎贲相似,因此后世羽林、虎贲遂称禁卫部队的泛称。
其中,虎贲主要是从“材力之士”中选拔,羽林则是从阵亡兵士的遗属中选拔,因此也被称作“羽林孤儿”。
汉武帝建元3年,始微行出游,选材力之士执兵从送,期之诸门,故名期门。无员,多至千人。平帝元始元年,更名曰虎贲郎,置中郎将领之。--《宋书百官志》
汉武帝建羽林骑,取从军死事之子孙养于羽林,官教以5兵,号曰羽林孤儿。--《汉书百官公卿表》
不过这些孤儿的数量总归是有限的,羽林军后来扩大选举范围,从边地6郡的良家子(即出身于巫、医、商贾、百工家庭之外的人)中擢拔。陇西临洮的董卓,年轻时便曾以“6郡良家子为羽林郎”。
羽林中郎将,比2千石……常选汉阳、陇西、安定、北地、上郡、西河凡6郡良家补。--《续汉书百官志》
汉桓帝末,(董卓)以6郡良家子为羽林郎。--《魏书董卓传》
1言以蔽之,光禄勋统辖诸郎,直接负责皇帝的个人安保。皇帝就寝时,郎官便在寝宫之外执勤站岗,“掌宫殿掖门户”。皇帝出行时,郎官便跟随乘舆,“出充车骑”,随时随地护卫在皇帝身边。
再看卫尉。
卫尉来自秦制,汉景帝时更名为中大夫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