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提到,此处暂时不透露。
所以,本章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咱们聊1聊中护军权力的扩张。
按照《宋书》(南朝刘宋历史)的描述,曹魏的中护军是不领营(掌兵)的,只负责“主武官选举”,看起来就是1个人事职位。但中护军的权力在齐王曹芳之世出现了变化。
正始初年的中护军由曹爽表弟夏侯玄担任,正始5年(244)曹爽与夏侯玄发动骆谷之役,夏侯玄离开洛阳奔赴长安,中护军1职转由夏侯玄妹夫司马师担任。
(夏侯)玄既迁,司马景王代为护军。--《魏略》
翌年,即正始6年(245),曹爽“毁中垒、中坚营,以兵属其弟中领军曹羲”。这是1处关键线索。
6年秋8月,曹爽毁中垒、中坚营,以兵属其弟中领军(曹)羲。--《晋书宣帝纪》
曹爽毁营、改其编制归属,说明在正始6年时(245),中垒、中坚2营是隶属中护军(即司马师)的。因此才需要将之拆分整编,使之重新隶属于中领军(即曹羲,曹爽之弟)麾下。
然而按照《宋书》记载,魏世的中垒、中坚2营,本就应该隶属于中领军。换言之,至晚在正始6年(245),中护军的权力已经出现扩张,不再局限于“主武官选举”,而是开始正式领营(领中垒营、中坚营),即掌握实际兵力。
关于护军权力扩张这1问题,张金龙在《魏晋南北朝禁卫武官制度研究》1文中曾有留意,仇鹿鸣在《高平陵之变发微》1文中也曾提到。
中护军正式领营,具体始于何时,颇难定论。或许是正始初年由曹爽改易,以方便表弟夏侯玄掌握禁兵;也可能是夏侯玄卸任后由司马懿改易,以方便其子司马师掌握禁兵。
总而言之,自齐王曹芳开始,中护军便不再是单纯的人事职务,而开始染指中军兵权。《魏略》称夏侯玄、司马师以护军身份“总统诸将”,也是出于这个历史背景。
护军总统诸将,任主武官选举,前后当此官者,不能止货赂。--《魏略》
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后来“以中垒将军行中护军”,也能佐证护军1职的权力扩张。
使使持节、行(即代理)中护军、中垒将军司马炎,北迎常道乡公(曹)璜嗣明帝后。--《魏书齐王纪》
这也是《晋书》提到的“魏世中护军隶中领军,晋世则不隶”的根本原因。
魏初,因置护军将军,主武官选,隶领军。晋世则不隶也。--《晋书职官志》
实际出于司马师担任中护军的缘故,护军的地位在嘉平元年(也就是正始之变那年,西历249)之后大大提高。这也是东晋葛洪称曹魏护军王图为“军督”的原因所在(见前文注引)。
嘉平元年即正始十年(249),该年司马懿发动政变,诛杀曹爽党羽,独擅朝纲,因此改变了曹魏的中军武官结构。
在嘉平之前,中领军是中军主官,下辖诸营的武官,则由曹氏宗族姻亲担任,除了诸夏侯曹氏之外,也被授予谯沛子弟或曹氏养子,比如桓范出任过中领军,许褚出任过武卫将军、秦朗出任过骁骑将军等等。
司马氏掌握权柄之后,1改旧制,将中护军提升为中军主官。同时把禁卫武官职务统统授予亲近自己的人物。
嘉平6年(254)司马师废黜曹芳时,群臣上疏中体现出的中军武官位次,便充分证明了这1变化。
当时率众上疏的领头人物是“太尉臣孚”与“大将军臣师”,即司马孚与司马师。而中军武官的领头人竟然是中护军司马望,且完全看不到中领军的痕迹。
守尚书令太尉长社侯臣(司马)孚、大将军武阳侯臣(司马)师……中护军永安亭侯臣(司马)望……等稽首言。--王沈《魏书》
虽然《宋书》称中领军在“晋武帝初”遭到并省,但云某怀疑正始之变(249)以后,中领军便已失势,而司马师的故职中护军则被提拔到中军主官的位置。
文帝即魏王位,魏始置领军,主5校、中垒、武卫3营。晋武帝初省。--《宋书百官志》
这1猜想的证据,便嘉平6年(254)上疏中“中护军臣(司马)望”之后,紧跟着武卫将军曹演、中坚将军郭德、中垒将军荀廙、屯骑校尉武陔、步兵校尉郭建、射声校尉甄温、越骑校尉曹初、长水校尉徐超。在奏疏中完全找不到中领军的痕迹。
中护军永安亭侯臣(司马)望、武卫将军安寿亭侯臣(曹)演、中坚将军平原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