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了口气,更让曹操的异姓臣属们毫无心理负担。
这1章,咱们聊聊宗正刘艾。
宗正,是中两千石的9卿之1,负责刘氏宗室、天子外戚事务。
徐冲先生在《观书辨音:历史书写与魏晋精英的政治文化》1文中,探讨了东汉末年的“献帝3书”,其中对刘艾有粗略论述。
刘艾是《献帝纪》,也被称为《灵献2帝纪》的作者。
本书中,刘协绝对不可能被称为汉献帝,因为那特么是谥号!
刘协是个虚岁刚2十的大活人!
云某便依此文中的线索,为诸位大大揭开刘艾的部分谜团。
刘艾本名刘芳,因避齐王曹芳之讳而改作“刘艾”。
6逊本名6议,6议6伯言,北宋时避高粱河车神赵3郎“义”讳,所以被强行改名6逊。
谓6逊本以议著名,原书皆作“6议”,因宋时避太宗嫌名,凡宋本《国志》俱作“逊”,间有未改尽者,仍为“议”也。--周寿昌
认识到这点,便可以发现建安十8年(西历213)《劝进魏公表》中的“建武将军刘若”,其实就是刘芳的讹写。
刘若在《劝进表》中班次极高,但在各类史料中都未曾出现,显然与常识相悖。
究其根源,乃是因为“刘若”乃是“刘芳”的误写,因此在刘芳改名之后,也理所当然地中断了线索,为后世读者留下诸多疑惑。
汉魏之际的许多重要人物,曾出于“避讳需要”而改名。从改名时间看,他们又可分为两类。
第1类是后世强行改名,如6议被强行改为6逊。
第2类是当时改名者。比如蜀汉的吴懿改为吴1、东吴的孙懿改为孙1(避司马懿讳),韦昭改为韦曜(避司马昭讳)等等。
这个不是重点,重点是避曹芳讳而改名的司马芳和刘芳。
司马芳字文豫,死于汉廷灭亡前夕(219)。他的名讳与表字在曹芳统治期间(239-254)均被修改,成为今日所见的“司马防字建公”。
(司马)防,字建公,性质直公方,虽间居宴处,威仪不忒。--司马彪《序传》
司马芳的改名工程极为成功,两千年来无人怀疑,直到1952年,司马芳残碑于西安市西大街广济街(长安故城)被出土,才解决了这个千古之谜。
该碑全称《汉故司隶校尉京兆尹司马君之碑颂》,上有“汉司隶校尉、京兆尹河内司马芳”之字样,且碑文较完整。
简而言之…
司马芳的籍贯、履历、卒年,均与史书中的司马防完全1致。
从司马芳的案例来看,汉魏晋之际的改名工程十分严谨,很少留下相关线索。不过刘艾的本名,很幸运地有迹可循。
《隋书经籍志》中的“杂史类”列有《灵献2帝纪》,指明是“汉侍中刘芳撰”。新、旧《唐书》则作“刘艾”。
汉灵、献2帝纪3卷,汉侍中刘芳撰。--《隋书经籍志》
汉灵献2帝纪6卷,刘艾撰。--《新唐书艺文志》
学者徐冲在《献帝纪》考论1文中,曾注意过这个问题,但他认为刘芳乃是误写,刘艾才是本名;不慎忽略了“避曹芳讳”的历史背景,因而与历史真相失之交臂,是为1憾。
考虑到包括宋本《隋书》在内的诸史料均作刘艾,且艾、芳2字形近,元明刻本《隋书》之刘芳应为刘艾之讹误。--徐冲《名实之间:献帝纪与献帝传》
刘艾的本名为刘芳,还可以从《劝进魏公表》中加以印证。
在《劝进表》中,排名前4位的分别是荀攸、钟繇、凉茂、毛玠,他们的职务分别是中军师、前军师、左军师、右军师。
军师1职不见于《续汉书百官志》,非汉廷旧制,乃曹操自设。可知4人均是丞相府的核心幕僚。
4位军师之下,便是平虏将军刘勋与建武将军刘若。刘勋记载散布诸书;刘若之名则前所未见,完全是凭空出现的人物。
于是中军师陵树亭侯荀攸、前军师东武亭侯钟繇、左军师凉茂、右军师毛玠、平虏将军华乡侯刘勋、建武将军清苑亭侯刘若……等劝进。--《劝进魏公表》
不仅《3国志》对刘若的生平1无记载,连裴松之对刘若的来历也不明所以。清末学者卢弼搜求群书,著成《3国志集解》,对刘若的来历亦语焉不详,这不能不引起注意。
在《劝进表》中出现的诸多人物,包括王图、万潜、谢奂等冷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