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礼!”
【作者题外话】:本章坑太多,故此云某不再解释。
当然,云某保证,后面都会填上。
前面的坑,除与主线有关的那么寥寥几个之外,云某不都填得好好的?
所以…
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上1章,咱们聊过了秽史大王曹魏。
这1章,咱们继续聊同样篡得不亦乐乎的季汉和孙吴。
曹魏篡改国史,可谓如火如荼;相较之下,孙刘也不遑多让。
历史本就是统治集团的“权力合法性”书写,因此“隐恶扬善”乃至“信口雌黄”也便成了心照不宣的规矩。
先说刘备。
刘备对自己的发迹史,建元在中平元年(西历184)镇压黄巾…这是扯犊子!
就刘备那黑大哥的本色,黄巾之乱时他那叫黑吃黑!
而且,通过《典略》可知,其人发迹始自中平4年(187)镇压张纯。
中平4年,渔阳人张纯与同郡张举举兵叛。--《后汉书灵帝纪》
平原刘子平知(刘)备有武勇,时张纯反叛,青州被诏,遣从事将兵讨纯……后(备)以军功,为中山安喜尉。--《典略》
刘备的第1个职位“安喜县尉”恰好就在中山国(张纯是故中山国相),可知鱼豢为是,陈寿为非。
对“衣带诏”(199)事件始末,刘备亦有点篡,虽然其人保留了部分底线。
刘备在自领汉中王(219)时,曾给献帝上表,称昔日与车骑将军董承共诛曹贼,可惜大计泄露,功败垂成。
(臣刘备)赫然愤发,与车骑将军董承同谋诛操,将安国家,克宁旧都。会承机事不密,令操游魂得遂长恶,残泯海内。--《蜀书先主传》
按此表是刘备拟写,可知这番说辞,是彼时蜀汉政权内部对“衣带诏事件”的官方定性。
虽然《先主传》讳称董承之死在前,刘备之叛在后…
但考察《武帝纪》与袁宏《后汉纪》可知,出卖董承集团的人,恰恰就是刘备。
因为刘备刺杀车胄是在建安4年(199)年末,为此董承在翌年(200)年初,才遭到曹操的肃查而死。
可知刘备叛乱在前,董承伏诛在后。
(建安4年)备之未东也,阴与董承等谋反,至下邳,遂杀徐州刺史车胄,举兵屯沛。(曹公)遣刘岱、王忠击之,不克。5年春正月,董承等谋泄,皆伏诛。--《魏书武帝纪》
换言之,刘备的提前行动,暴露了董承集团。
无论刘备当年是有意还是无意,董承之死(200)确实是因为刘备而起。
但十9年后(219),刘备却堂而皇之地将“董承之死”的责任推给曹操,还骂董承“谋事不密”,反把自己撇个干净,表现出1副大义凛然的模样。
可见在隐藏阴暗过往的问题上,刘备与曹操并无区别。
有多少人知道,刘备是黑大哥…啊呸!游侠出身?
再说孙吴。
孙吴对国史的篡改,大概最为严重。
比如将瓜农出身的孙坚,美化为“世仕州郡”的豪族权贵,还和春秋兵圣攀亲戚,称自己是“孙武子之后也”。
(孙)坚父名钟,因施瓜供异人而获吉地。--《异苑》
(孙)坚世仕吴(郡),家于富春,葬于城东。冢上数有光怪,云气5色,上属于天,曼延数里。--韦曜《吴书》
孙权掌权之后,大搞肃反清洗,先后掀起了暨艳案(224)、吕1案(236)、2宫案(242)等血腥巨案,东吴诸臣几乎无1幸免。
更为诡异的是,暨艳与吕1,这两位处在风暴漩涡的人物,居然无传,记载散佚。
以至于历朝历代史学家们不得不搜求诸书,辑录0散的片段来还原事件始末。
至于2宫案中,孙和与孙霸的政治斗争,也就是南鲁之争,已经严重到“吴国举朝中分”的地步。
但“南鲁之争”如此大事,在《吴书》中居然不见记载,必须求之于吴0陵太守殷礼之子殷基的《通语》,才能窥见事件的严重程度。
自侍御宾客造为2端,仇党疑2,滋延大臣。丞相6逊、大将军诸葛恪、太常顾谭、骠骑将军朱据、会稽太守滕胤、大都督施绩、尚书丁密等奉礼而行,宗事太子;骠骑将军步骘、镇南将军吕岱、大司马全琮、左将军吕据、中书令孙弘等附鲁王;中外官僚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