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的合传便说明了问题:《关张赵马黄传》,传首为关公。
《3国志》曾借程昱、董昭、周瑜之口,称关羽、张飞为“万人敌”。
关羽的战绩人所共知,但张飞的事迹则相对疏阔。
“万人敌”当然只是1种夸张的修辞手法,不过它也侧面反映出汉末群雄对张飞的真实看法。
因此,咱们便聊聊,张飞为何被称为“万人敌”。
如果严格按照《张飞传》的记载来看,传主的早年履历几乎是1片空白。当阳之战(208)以前的张飞,事迹几乎完全湮灭史册。
但彼时的曹、刘、孙3家,却均认为张飞是“万人敌”。这无疑说明张飞的早年事迹虽然散佚,但其声望背后必有军功为支撑。
这与陈寿的写作方式有关。
其实《3国志》对名将事迹的描写,大抵可以分为两种方式。
1种是类似《乐进传》的正面刻画,即如“军功簿”1般详细记录某年某月的斩首数量;
另1种便是类似《张飞传》的侧面烘托,即通过他人之口,塑造传主的赫赫声威。
(乐进)从击吕布于濮阳,张超于雍丘,桥蕤于苦,皆先登有功,封广昌亭侯。从征张绣于安众,围吕布于下邳,破别将,击眭固于射犬,攻刘备于沛,皆破之。--《魏书乐进传》
魏谋臣程昱等咸称(关)羽、(张)飞万人之敌也。--《蜀书张飞传》
相较之下,《张飞传》的写作方式无疑更加高明,因为它赋予了后世读者更大的想象空间。
实际无论在当时还是后世,“以骁果显名”的乐进,地位始终无法和张飞相媲美;
这也从侧面佐证了张飞的“万人敌”名副其实。
所以,咱们便仿照陈寿先生的套路,来看1看与张飞对标之人。
由于陈寿修撰《蜀书》时,托言“国不置史,注记无官”,因此导致大量人物的事迹散佚。
当然,前文云某提及,这是扯犊子!
司马氏将季汉史籍付诸1炬才是真相!
1群鼠辈!
当然,因陈寿先生为季汉遗臣,所以,许多珍贵史料,借陈寿大脑和手笔,仍然得以保留。
司马氏的恶行,也最终遮无可遮,大白于天下。
又国不置史,注记无官,是以行事多遗,灾异靡书。--《蜀书后主传》
这并非重点。
重点是,张飞早期经历…几乎是空白。
在“据水断桥,瞋目横矛”之前(208),《张飞传》对传主的战绩记载寥寥无几。
想要梳理张飞此前的事迹,还不得不求助于《英雄记》、《先主传》等材料。
然而在王粲笔下,张飞在下邳惨败于吕布(196),仅以身免,进退狼狈。
(吕)布于门上坐,步骑放火,大破(张)益德兵,获(刘)备妻子军资及部曲将吏士家口。--《英雄记》
不过可供玩味之处,也恰在于此。
因为即使败于吕布,彼时的张飞依然是誉满天下的名将。
程昱认为“关、张万人之敌”;
周瑜认为“关、张熊虎之将”;
董昭则认为“刘备志大,关、张为之羽翼”。
(程)昱料之曰:“……(孙)权虽有谋,不能独当也。刘备有英名,关羽、张飞皆万人敌也,权必资之以御我。”--《魏书程昱传》
(周)瑜上疏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吴书周瑜传》
按照“太祖令刘备拒袁术”的时间背景,可以将程昱、董昭等人的评语上溯至建安4年(西历199)。
换言之,赤壁之战前十年,张飞便已经获得“万人敌”的称号。
太祖令刘备拒袁术,(董)昭曰:“(刘)备勇而志大,关羽、张飞为之羽翼,恐备之心未可得论也!”--《魏书董昭传》
不仅魏廷谋士如此,蜀汉诸将亦然。
比如诸葛亮曾将张飞与马超并列,认为“马、张当并驱争先”。
(诸葛)亮知(关)羽护前,乃答之曰:“(马)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1世之杰,黥(布)、彭(越)之徒,当与(张)益德并驱争先。”--《蜀书关羽传》
马超是1个重要的对标人物。
魏臣杨阜曾参与镇压关西之乱,他也认为马超“有韩信、英布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