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李衡等。
吴国的李衡,因家贫被妻子嫌弃,遂种橘树千株,竟因此实现了“财务自由”。
因此,柑橘树被李衡亲切地称作“木奴”。
(李)衡密遣客十人于武陵龙阳汎洲上作宅,种甘橘千株。临死,敕儿曰:“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1匹绢,亦可足用耳。”--《襄阳记》
曹操“望梅止渴”之事,耳熟能详。
其实梅子不仅做水果,也做调味品,在先秦时代与“盐”的地位等同。
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尚书说命下》
酸梅在鬼子国,地位非同凡响,甚至代表了武士文化。
曹丕喜食葡萄(彼时也写作“蒲桃”),还喜欢喝葡萄酒,甚至为此撰文纪念。
曹丕常把西域的葡萄、石蜜,与南方的龙眼、荔枝(交州特产)相提并论。并不无揶揄地称西国水果,远胜南国水果。实际是在借此贬低孙权。
南方龙眼、荔枝,宁比西国葡萄、石蜜乎?--《太平御览》引曹丕《与朝臣诏》
至于曹丕口中的“石蜜”,就是今天的冰糖。
3国时代中国没有固态糖,只有“饴糖”,即麦芽糖,是蜂蜜状的液态糖浆。
有趣的是,3国时代的蜀人,特别喜欢吃饴糖,与今日嗜辣的习惯完全不同。
辣椒传入中国是在明代,加上明末清初的战乱,导致川蜀人口比例失衡,最终“湖广填4川”。
川蜀人士的口味,也便呈现出全新的风貌。
3国时代的常见饮料,有茶与酒。
酒是流行全国的饮品,茶则是兴于南方的雅俗。
胡人则喜欢饮“酪”,即乳制品。
不过在3国时代饮酪的风气并不普遍,可能与神州“乳糖不耐受”的体质有关。
关于“饮酒”的记载,多不胜数。
3曹、刘备、孙权乃至魏晋人士、尤其是玄学名士,皆嗜酒。
这群酒徒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无数风流逸事,脍炙人口。
在此便不再赘述。
关于“饮茶”的记载,有吴国史官韦曜“饮茶代酒”的典故传世。
不过随着韦曜的失宠,“饮茶代酒”的特权也被随之剥夺。
(韦)曜素饮酒不过2升,初见礼异时,常为裁减,或密赐茶荈以当酒。--《吴书韦曜传》
饮茶的习俗,在魏晋开始扩大化,到南北朝时,已蔚然成风。
不过因为北朝多为胡人政权,故鄙视茶茗,将其蔑称为“酪奴”。
即北国之酪(乳制品),胜过南国之茶。
(北魏)高祖怪之,谓(王)肃曰:“卿中国之味也,羊肉何如鱼羹,茗饮何如酪浆?”肃对曰:“……唯茗(茶)不中,与酪作奴。”--《洛阳伽蓝记》
可笑的是,酪本是中原人所蔑视的饮品。昔日汉朝细君公主远嫁乌孙,吃不到家乡食物,而悲歌长啸曰:
吾家嫁我兮天1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悲愁歌》
可见两汉时代,在中原王朝心中,酪为贱,酒为贵。
然而随着鼎祚更替、强弱易主,偏安东南的6朝(吴晋宋齐梁陈),反倒被北国的胡人政权所鄙夷。
南朝的“香茗”,便成了北人口中的“酪奴”。
所以说,饮食文化哪有什么高下之分,不过是政治实力的体现罢了。
大航海时代若是中国引领,那现在全世界都得学着用筷子。
当然,世界也必然不会有如此多的血腥和暴力。
唉!虽然云某极佩服朱重8,却真心瞧不起大明朝那些多如犬的犬儒。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