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玩味,是“恶之,隐而不言。”
帝方为报怨。(伏)完得书以示(荀)彧。彧恶之,久隐而不言。--《献帝春秋》
荀彧得到汉帝密诏后,并未将此事报告曹操。
以此逻辑倒推,荀彧的“恶之”,应该翻译成“反感曹公”,因此隐而不言。
曹操对此未必1无所察,其人在平定袁氏3子后,便用华歆代替了荀彧,撤掉荀彧的尚书令职位。
华歆转投曹操的时间很有趣,是“曹操在官渡”时。
此时恰好是建安5年(200),即衣带诏事件同1年。
因衣带诏正月爆发,所以征召华歆是此事之后。
曹操当时和荀彧尚处于蜜月期,官渡之战,荀彧多有建策。
太祖在官渡,表天子徵(华)歆。--《魏书十3》
建安十4年(209),荀彧被1撸到底,尚书令也被没收了,由华歆接任。
曹操给了荀彧1个侍中、光禄大夫,让荀彧滚蛋养老。
侍中和光禄大夫,都是位阶高,但无固定职务和统御的闲散官员,说穿了就是失势的冗官。
侍中还好,虽然平时负责给皇帝端夜壶,但如果皇帝派遣重要差事,侍中还能有些威权;
光禄大夫就完全是养老专用了。
侍中,比2千石。本注曰:无员。掌侍左右,赞导众事,顾问应对。
光禄大夫,比2千石。本注曰:无员。凡大夫、议郎皆掌顾问应对,无常事。--《后汉书百官志》
看魏蜀吴3国,历任光禄大夫都是些无所事事的混子。
比如曹魏的杨彪(杨修之父),先做光禄大夫,后升3公,这属于标准的冗官升迁途径,安置名流用的。
再比如曹魏的张缉,张皇后她爹,靠着女儿陪皇上睡觉当的光禄大夫。
还有曹魏的王夔,王皇后他爹,继任光禄大夫,又是个靠女儿陪睡做官的。
最后是季汉的谯周,来敏,甚至本传都不讳言:“虽不与政事,以儒行见礼。”
诸如此类。
毫无例外,云某又喝多了,本章先到这里,云某怕忍不住再破口大骂那个洗白西方老爷的易某某。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