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了。
惜哉!
若此智谋极高的2人亦登场逐鹿,想必历史会更加精彩。
云某因写此扑街破书,通读数十遍《3国志》及《裴注3国志》后,愈发觉得,正史实际上远比演义精彩有趣。
云某甚至在考虑,再写1部自汉末黄巾之乱到曹魏正始之变、高贵乡公曹髦之死的编年体通俗史,以揭秘陈寿先生以草蛇灰线笔法隐藏的真相。
其中各个英雄之间真实发生的故事,1定比崇尚正统、带有明显政治立场、价值观和态度的演义好玩儿。
嗯…等等…王允之事似乎没有收尾?
好吧,本章将工程补完。
董卓之死人所共知,但对其死亡始末,尤其是其死后长安城中的风云变幻,历来鲜有关注。
其实董卓败亡,本质是并、凉2集团的相互倾轧。
董卓在世时,勉强能够镇得住场面,但矛盾日积月累,最终不免要爆发。
而暗杀董卓的计划,无疑经过精心策划。
王允等人之所以1击得手,得益于凉州主力鏖战豫州,长安空虚的契机。
但掌权之后的并州集团,既没有公忠体国,也没有安抚叛军,反而发了疯般地争权夺利。
1方面是其内部自相残害(吕布李肃),将相失和(王允吕布);
另1方面其又构衅外敌,先杀蔡邕,又拒绝李傕的请降,竟不肯有丝毫通融。
最终逼得穷寇作困兽之斗,盛极1时的长安,也在野蛮的战争洪流中被彻底粉碎。
如果考虑到上述诸事,仅仅发生在短短的4十日之内(还包括了攻城的8天),那并州军的腐败程度,可谓远超董卓。
须知董卓掌权足足3年(189-192),王允掌权不过3十余天。
在诛杀董卓之后,并州人心态失衡,面目可憎,给后世留下了深刻教训。
从这个角度看,王允的提前谢幕,也未必不是好事,起码保全了忠臣的名节。
而且,蔡邕之死,使人唏嘘不已。
蔡邕之于董卓,与班固之于窦宪何异?
王允太过分了!
云某看看,若下1章无特别重大之事需解释,便将正史中的趣事拣出来聊1聊。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