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人枪口上撞…
险些剧透!
相比于曹操阵营那些以1当十者…这个以1当十当然是不正经的!
也就是俗称十倍水分!
相比于那些人,荀攸的节操已堪称圣人。
士燮士威彦是交趾刺史部苍梧郡人,按照3互法,其人可任交趾刺史部其他郡太守,却不可能任交趾刺史。
前文已解释过,辽东人公孙度那是例外中的战斗机。
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杜袭传,甚至可以说杜袭所在的6人合传…
呵呵,陈寿先生同样煞费苦心!
只能说,编合传编到如此水准,陈寿无愧于良史之名!
言归正传。
《袭传》对传主在西鄂任上的事迹记载,极为离奇,甚至悖于常理。
其中的典型案例便是杜袭阻击荆州之敌1事。
此役,“荆州”方面步、骑兵万人来犯,杜袭麾下的临阵之士共“5十余”,战斗结束后,“死者3十余”,余下的“十8人尽被创”,可知参加战斗的总人数,不超过6十。
会荆州出步骑万人来攻城,(杜)袭乃悉召县吏民任拒守者5十余人……吏民感恩,咸为用命。临陈(阵)斩数百级,而(杜)袭众死者3十余人,其余十8人尽被创。--《魏书杜袭传》
凭借如此寡弱的人数,竟能1度拖延住万人规模的大军,还“阵斩数百级”,无疑显得不可思议。
按杜袭在事后“遂收散民,徙至摩陂”的惨淡记载来看,这场战斗恐怕并不似传记描述般传奇。
摩陂在郏县东南,隶属豫州颍川,呵呵,两地间几乎隔着整个南阳郡耶!
可知杜袭被“荆州”方面的敌人打得1度逃回老家。
(杜)袭帅伤痍吏民决围得出,死丧略尽,而无反背者。遂收散民,徙至摩陂营。--《魏书杜袭传》
这里其实存在两处非常吊诡、也颇值玩味的线索。
其1是杜袭此役对抗的敌人,仅被陈寿粗率地记载为“荆州”,却不言其姓名。
在彼时的语境下,“荆州”可代指刘表,但刘表鲜有亲自北伐的记载,他的惯用手段是驱使张绣、刘备等流寓军阀,北上蚕食曹操。
其2是此次战役的爆发时间,这涉及到荆州方面的军队统率问题。
按《9州春秋》,此役发生于“建安6年”,是年(西历201年),“刘表攻西鄂”。
其实根据《刘表传》、《桓阶传》可知彼时的刘表刚刚平定张羡之乱,正在修整内政,完全无力干涉北方事务,遑论亲征。
建安6年,刘表攻西鄂,西鄂长杜子绪(杜袭字子绪)帅县男女婴城而守。--《9州春秋》
且按《先主传》,同年(201)刘备在豫州汝南联合龚都等人对抗曹操时,不曾见到刘表给予丝毫援助,亦未见刘表趁势北进,最终刘备悬军在外,弹尽粮绝,被迫“奔荆州”。
可知建安6年的刘表仍在奉行保境自守的方针。
(袁)绍遣先主将本兵复至汝南,与贼龚都等合,众数千人。--《蜀书先主传》
(建安)6年,刘备自袁绍奔荆州,(刘)表厚相待结而不能用也。--《后汉书刘表传》
曹、刘之间真正爆发大规模冲突,始于翌年,即建安7年(202)。
是年,“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县)”,《李典传》、《曹洪传》、《先主传》对此均有记载。
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太祖遣(李)典从夏侯惇拒之。--《魏书李典传》
上1章提过,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火烧博望坡”。
刘备打仗,绝非可耻的易教授所言那般无能。
刘备也是妥妥的宿将,遑论其人麾下还有关、张!
为了凸显诸葛亮,罗大大将刘备的功绩全部抹杀…
实际上,只要智商比小学生高的人都能想通,刘备若打仗不咋地,为何陶谦会让徐州?
为何1代枭雄公孙瓒,肯重用其人这个小师弟?
为何孔融托庇刘备?
为何吕布能对刘备客气?
为何刘表激动不已?
为何袁绍甚至可以出邺城2十里相迎?
省略数百字…
总之,可以说,但凡刘表胆子肥1点儿,支持刘备在攻下叶县后,顺势攻打颖川昆阳,历史便极有可能被改写!
因为昆阳北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