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人,其实变相抬高了袁术的身份。
因为袁术虽是嫡子,上面却还有个嫡出的兄长、袁氏嗣子袁基,而袁基被杀前已经官至太仆(9卿之1)。
初平元年3月戊午,董卓杀太傅袁隗、太仆袁基,夷其族。--《后汉书献帝纪》
继承袁氏家学的嗣子袁基若不出意外,1定会毫无争议地承继袁氏的大宗,也就是成为下任家主。
然而,正是由于董卓屠灭袁氏,袁术才能获得袁逢1系嗣子的身份。
实际上袁术后来胆敢以袁氏宗子,也就是嗣子自居,甚至凭此身份侵凌袁绍,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袁基的意外早逝。
(袁术)又与公孙瓒书,云(袁)绍非袁氏子,绍闻大怒。--《后汉书袁术传》
实际上,袁术之所以不肯拥立刘虞,《后汉书》记载得十分清楚,这便是“术好放纵,惮立长君”。
什么“圣主聪叡,有周成之质”?
我呸!
袁术是担心刘虞能力出众,阻碍自己的称帝计划!
刘协1个小破孩儿,他懂个屁!
所以,不管从哪个角度考量,袁术都1定更喜欢刘协这个傀儡皇帝!
自兴平年间(西历194-195年)始,袁术便不止1次地“大会群下”,商议“应天顺民”之事,僭号称帝的野心日胜1日。
哈哈!
袁术所谓的刘协“周成之质”实属信口开河,袁术自己存“操、莽之心”倒是证据确凿!
天子播越,败于曹阳。(袁)术大会群下,因谓曰:“今海内鼎沸,刘氏微弱。吾家4世公辅,百姓所归,欲应天顺民(指僭号称帝),于诸君何如?”--《后汉书袁术传》
从这个角度看,陈寿骂辱袁术“奢淫放4,荣不终己”可谓精洽。
我们再来看看,刘虞的政治手腕与性格缺陷。
鉴于自保需要(家属质押于董卓之手),刘虞坚决拒绝袁绍等人的劝进,甚至不惜做出“厉色叱之”、“收斩使人”的高姿态,借此维护声名。
(袁绍)遣故乐浪太守张岐等赍议,上(刘)虞尊号。虞见岐等,厉色叱之曰:“今天下崩乱,主上蒙尘……”--《后汉书刘虞传》
之所以提到刘虞是故作姿态,是因为刘虞在拒绝劝进的同时,“犹与(袁)绍等连和”,如此行径,令人大跌眼镜。
做为忠臣,刘虞难道不该与绍等划清界限吗。
(刘)虞又不听,然犹与(袁)绍等连和。--《魏书公孙瓒传》
在屡次拒绝劝进之后,刘虞甚至“欲图奔匈奴以自绝”,几乎是要蹈太伯、仲雍之故迹,自我废放,以全忠烈之名。
绍亦使人私报虞,虞以国有正统,非人臣所宜言,固辞不许;乃欲图奔匈奴以自绝,绍等乃止。--韦曜《吴书》
实际所谓的“奔匈奴”实属无端妄言,根本是自欺欺人!
因为彼时的匈奴早已遭到汉廷肢解,南单于被度辽将军、护匈奴中郎将监视,毫无实权。
连当时的单于于夫罗都被迫出奔,参与中原混战,最终客死异乡。
且南匈奴王庭设在并州境内,距离刘虞所在的幽州尚有不短的距离。
单于于扶罗,中平5年立。国人杀其父者遂畔,共立须卜骨都侯为单于……(于夫罗)抄掠无利,而兵遂挫伤。复欲归国,国人不受,乃止河东。--《后汉书南匈奴传》
如果此处的“匈奴”泛指毗邻幽州的北狄群落,也不合逻辑。
因为刘虞在幽州牧任上多次出兵镇压乌桓叛军,还设计杀害了乌桓军的盟友张纯。
显而易见,双方是死敌!
4年,(张)纯等遂与乌桓大人共连盟,攻蓟下……(刘虞)设赏购(张)举、(张)纯。举、纯走出塞,余皆降散。纯为其客王政所杀,送首诣虞。--《后汉书刘虞传》
不难看出,刘虞不仅善于经营形象,也具备1定的政治手腕,并不是纯粹的腐儒。
方诗铭先生在《割据幽州的公孙瓒》1文中,将刘虞视作“企图兼并幽州的武装割据势力”,完全符合实际情况。
从某种角度看,后来崛起的枭雄刘备,在形象经营方面,与刘虞存在极多相似之处。
2人都礼贤下士、谦恭谨慎,擅长笼络人心。
刘虞“绥抚荒余,以蔬俭率下”(见《后汉书刘虞传》);
刘备“内丰财施,士之下者,必与同席而坐,同簋而食”(见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