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王沈《魏书》)。
刘虞在拒绝拥立时自诩“奔匈奴以自绝”(见韦曜《吴书》);
刘备在阻挠孙权伐蜀时也自称“放发归山林”(见《蜀书先主传》),可谓如出1辙。
只可惜刘虞并不具备刘备的军事才干,临阵之际甚至因为“爱人庐舍,敕不听焚烧”等迂腐理由而延误战机,最终导致全军覆没,本人也被公孙瓒诬杀。
刘备刘帮主却多次硬碰硬,最终成就1番帝业。
(刘)虞兵不习战,又爱人庐舍,敕不听焚烧,急攻围不下。(公孙)瓒乃简募锐士数百人,因风纵火,直冲突之。--《后汉书刘虞传》
有鉴于此,刘虞在汉末乱世中早早谢幕,没能更进1步,这也是他的致命缺陷,即囿于名望而裹足不前。
然而不得不承认,刘虞的名望确实在1定程度上延缓了他的死期。
因为公孙瓒擒获刘虞之后,最初竟不敢加以鞭杖,还被迫违心地令刘虞继续“领(幽)州文书”,扶持对方做傀儡。
直到汉廷使者到来,公孙瓒才借口刘虞阴怀异志(曾参与袁绍谋立)而将之处死。
(公孙瓒)执虞并妻、子还蓟,犹使(刘虞)领(幽)州文书。会天子遣使者段训增虞封邑……瓒乃诬虞前与袁绍等欲称尊号,胁(段)训斩(刘)虞于蓟市。--《后汉书刘虞传》
这特娘的还是扯犊子。
公孙瓒屁股1点儿也不比刘虞干净!
东汉末年,地方叛乱割据乃至僭号称帝之事不胜枚举。
幽州的张举、益州的马相、徐州的阙宣、扬州的许昌等人均曾自称天子。
甚至连“4世3公”出身的袁术也抛弃名节,悍然僭号,令人眼花缭乱。
(张)举称“天子”,(张)纯称“弥天将军安定王”,移书州郡,云举当代汉,告天子避位,敕公卿奉迎。--《后汉书刘虞传》
会稽妖贼许昌起于句章,自称阳明皇帝,与其子韶扇动诸县,众以万数。--《吴书孙破虏传》
马相自称“天子”,众至十余万人,遣兵破巴郡,杀郡守赵部。--《后汉书刘焉传》
在诸多野心家中,亦不乏借拥立宗室而营建家门之辈。
灵帝时有冀州刺史王芬谋立合肥侯;
其中涉及袁绍、曹操,刘备被躺枪,结果其人鞭杀督邮后开启了传奇人生…
献帝时又有渤海太守袁绍谋立幽州牧刘虞。
其中同样有曹操参与,刘备因此事寒了心,离开了师兄公孙瓒,走向了更宽阔的历史舞台。
客观评价,这种扶持傀儡的手段,比起自立为帝,明显要高明许多。
同时,也使刘备逐渐成长为1方大诸侯。
刘备雄踞徐州之时,确实算得上大诸侯。
冀州刺史王芬、南阳许攸、沛国周旌等连结豪杰,谋废灵帝,立合肥侯。--《魏书武帝纪》
王芬作为这1理念的先行者,未及起事即告失败;
袁绍作为这1理念的后继者,实践过程亦颇多羁绊……
他既未能成功拥立新君,便只好假借刘虞“录尚书事”的名目“承制封拜”,自娱自乐。
从吕布“轻傲袁绍诸将”的记载看,承制封拜的效果也不甚理想。
(袁)绍等复劝(刘)虞领尚书事,承制封拜,虞又不听。--《魏书公孙瓒传》
(吕)布自以有功于袁氏,轻傲(袁)绍下诸将,以为擅相署置,不足贵也。--《英雄记》
呵呵,戏剧性的结局就这么华丽丽地出现了!
始终参与这些历史事件的曹操,或许因为其人做出了完美总结之故……
总之,曹操最终继承并发展了王芬、袁绍等人的政治理念,借扶持傀儡皇帝而实现个人抱负。
或者可以说,曹操完成了1次完美犯罪。
曹魏代汉,是史籍记载最详细、最全面、也是最和平的1次禅让。
刘协禅让后并未被杀,反倒熬死了孝子丕。
反观率先实践的袁绍,其人未能获得预想中的皇权优势,最终黯然谢幕,徒为他人做嫁衣。
唉!
时也!命也!运也!
咱们不妨试想1下:
袁绍的政治主张几乎与司马懿相同,都是对士族宽以济宽…
所以若换成袁绍成功上位,挟天子以令诸侯…
天下或许不会有长达6十年的3足鼎立,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