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虑”的必要性,以及“(商)太甲、(周)成王未必可遭(指汉献帝可能清算曹氏)”的现实隐患。
(曹操)德美过于伊(尹)、周(公),此至德之所极也。然太甲、成王未必可遭……处大臣之势,使人以大事疑己,诚不可不重虑也。--《魏书董昭传》
概而论之,董昭对曹魏代汉的态度可谓积极,进言可谓犀利,堪称助纣为虐,为虎作伥,因此多遭时论所非。
同时代中,心向汉室的魏臣苏则,便视董昭为“佞人”,甚为厌弃。
(苏则)与董昭同寮。昭尝枕则膝卧,则推下之,曰:“苏则之膝,非佞人之枕也。”--《魏书苏则传》
(苏)则在金城,闻汉帝禅位,以为崩也,乃发丧。--《魏略》
有鉴于此,后世学者对董昭其人,亦多以“佞幸”视之。
比如清代学者何焯认为董昭“首为谄邪,以媚于操”;
卢弼则语气更重,称“魏公、魏王之号,皆昭所创”,实乃“承祚诛心之笔”。
其人轻蔑之意跃然纸上。
(董)昭自顾才谋非荀(彧)、郭(嘉)之俦,遂首为谄邪,以媚于(曹)操。--《义门读书记》
此为承祚(陈寿字承祚)诛心之笔。--《3国志集解》
其实回顾董昭的1生,可以发现:
董昭卑躬屈膝,谄媚曹操,乃至不顾士人尊严,鼓吹篡汉之说,其实并非纯粹的邪佞,反而更类似自保之计。
作为昔日兖州之乱的叛党余孽,董昭兄弟在曹营之中天生具备原罪。
他耗费了十数年,屡建殊勋,9死1生,终于进入曹氏幕府,这便注定他与汉臣身份的彻底决裂,也只能在此道路上愈走愈远,直至人生尽头。
1言蔽之:在曹老板手下做事,高危啊!
董昭代汉之论,为虎作伥;虽有苦衷,亦失德望。
若将时间回溯,可以发现董昭昔日曾致信魏郡太守袁春卿。
书云:“若能翻然易节,奉帝养父,委身曹公,忠孝不坠,荣名彰矣。”
此信虽系针对袁氏,但也未尝不是董昭的心迹自白。
袁绍同族(袁)春卿为魏郡太守,在城中,其父(袁)元长在扬州,太祖遣人迎之。(董)昭书与春卿曰:“……若能翻然易节,奉帝养父,委身曹公,忠孝不坠,荣名彰矣。宜深留计,早决良图。”--《魏书董昭传》
作为参与过兖州之乱的袁绍故吏,董昭能够从“性忌”的曹操手下平安生还,还在明帝之世1度位登3司,其传奇程度堪称罕见,可与贾诩比肩。
太祖性忌,有所不堪者,鲁国孔融、南阳许攸、娄圭,皆以恃旧不虔见诛。--《魏书崔琰传》
太和4年,(董昭)行司徒事,6年,拜真。--《魏书董昭传》
大争之世,身名固难两全。
作为1名浮沉于战乱之际,摇摆于袁曹之间的策士,董昭的人生虽难堪完美,但也实现了某种意义上的最优解。
陈寿赞之为“才策谋略,世之奇士”,可谓公正客观。
本书之中,赵旻让董昭完成了自我救赎。
随后董昭便先后将同样处于困境中的刘晔、满宠救了出来。
赵旻不管现在还是将来,其人麾下第1功臣,皆非董昭莫属。
云某以为,让本有极大缺憾之历史人物获得新生,这恐怕才是最让人快意之事吧!
董昭如此,刘晔、满宠亦然!
当然,还有孙策!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