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含量,这1点儿都不难。
当然,所谓坐办公室抓管理、实则是白拿工资混日子的高职称人员会不会操作,那另当别论。
这种人,在工程人员中至少也能占8成。
南郑城是张鲁的大本营所在,不险峻才怪。
然而,守城靠的绝不仅仅是坚城,人心更关键。
张鲁战斗力弱,绝非云某信口胡诌。
实际上,若非靠着相对封闭的地形,以及张鲁先后称藩于刘焉、曹操的恭顺态度,恐怕张鲁的“安乐窝”,早就自我崩溃了。
(曹老板)便自引归,令晔督后诸军,使以次出。
晔策鲁可克,驰白太祖:“不如致攻。”遂进兵,多出弩以射其营。鲁奔走,汉中遂平。--《魏书十4刘晔传》
诸君看到了吧?
就这么简单。
鲁奔走,乃奔阆中而走也。
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晋书陈寿传》曾记载陈寿向丁仪后人索贿,在遭到拒绝后,不替丁仪立传的故事。
或云丁仪、丁廙有盛名于魏,(陈)寿谓其子曰:“可觅千斛米见与,当为尊公作佳传。”丁不与之,竟不为立传。--《晋书陈寿传》
关于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学者存在争议。
因为陈寿不为丁仪立传,绝对说得过去。
因为丁谧此人太过于敏感!
陈寿不为丁仪立传,可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然而…
在《3国志》中,不仅是丁仪兄弟没有被陈寿立传,连丁仪的父亲丁冲都不见记载。
丁冲是曹操的同乡好友、丁夫人族弟、曹操大舅哥,也是建安年间(196-220)的首任司隶校尉,还策划并参与了“献帝东迁”的历史事件。
如此重要的人物,在《3国志》中竟然连名字都没有出现,毫无疑问,这是陈寿刻意为之。
丁仪字正礼,沛郡人也。父(丁)冲,宿与太祖亲善,时随乘舆(指天子)……太祖得其书,乃引军迎天子东诣许,以(丁)冲为司隶校尉。--《魏略》
学者方诗铭,在《3国志为什么不写丁冲》1文中,也曾提到丁冲的事迹失载与陈寿有关。
可见陈寿其人,虽称良史,但也并非完人。
史官也要恰饭嘛!
那么问题来了…
这里为什么要谈到陈寿的私德问题呢?
因为“国不置史,注记无官”这口大锅………
居然……
居然……被陈寿推给了诸葛亮!
又国不置史,注记无官,是以行事多遗,灾异靡书。诸葛亮虽达于为政,凡此之类,犹有未周焉。--《蜀书后主传》
前文已经详细论证,蜀汉并非不置史官;
可知陈寿将此事推给武侯,存在深刻的历史原因。
简而言之,即陈寿与诸葛父子关系不睦。
诸葛亮秉政时,陈寿的父亲是马谡参军,被连坐下了大狱,受了髡刑(见前文引注《晋书》)。
陈寿后来做了姜维的主簿(见前文引注《华阳国志》),因为姜维与诸葛瞻不睦,陈寿又被诸葛瞻所怠慢。
(诸葛)瞻曰:“吾内不除黄皓,外不制姜维,进不守江油。吾有3罪,何面而反?”--《元和郡县志》
诸葛瞻又轻(陈)寿。--《晋书陈寿传》
从个人情感上看,陈寿对诸葛亮应该是存在抵触心理的。
他评价诸葛亮“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
呵呵,貌似客观,其实陈寿隐隐贬低了诸葛亮的军事才干。
然(诸葛)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蜀书诸葛亮传》
于是乎,出现了1大群键盘侠,以此为证,说孔明不懂军事…
拜托,你们动动脑子、不要人云亦云行不行!
你们知不知道什么叫集体无意识?什么叫羊群效应?
那些曾经信誓旦旦、结果被疯狂打脸的谣言,就是这么被人云亦云者实锤、传播的!
3国真相被篡改、掩盖,呵呵,同样是那群没脑子键盘侠的杰作!
(陈)寿为(诸葛)亮立传,谓亮将略非长,无应敌之才,言瞻惟工书,名过其实。议者以此少之。--《晋书陈寿传》
实际在魏国统治阶层眼中,诸葛亮“号为剧贼,无岁不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