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寿在《魏书》中竟然仅仅用了1句“高贵乡公卒”便草草略过,令人目瞪口呆。
5月己丑,高贵乡公卒,年2十。--《魏书高贵乡公纪》
虽然陈寿之后通过明元郭太后的诏书,隐晦地讲出了曹髦之死的部分细节(见《高贵乡公纪》),但对完全不了解始末曲折的读者而言,仍然会造成很大的理解障碍。
皇太后令曰:“……此儿(指曹髦)便将左右出云龙门,雷战鼓,躬自拔刃,与左右杂卫共入兵陈间,为前锋所害。”--《魏书高贵乡公纪》
概而论之,陈寿的修史方式,是1种很隐晦、很高级的写作手法,可谓利弊参半。
好处是通过某些遗留的草蛇灰线,读者可以窥见事件背后的深层逻辑;
坏处便是很多相关记载,在陈《书》中根本没有线索遗留,陈寿出于种种目的,将之完全删落;
这使读者根本无从下手。
当然,并不能够因此苛责陈寿。
他奉命修史,其实也处在1种十分危险的境地。
在司马氏专柄的背景下,史官措辞稍有不慎,必然身死族灭。
所以,有了袁绍和曹操关系之谜…
当然,答案在臧洪写给陈琳的信中;
有了袁绍两年的空白期…
答案同样在臧洪传中;
有了司马防(司马懿老爹)、司马朗(司马懿大兄)记载的混乱和错悖…
好吧,这个不是陈寿的锅,显而易见,这是狗贼王沈为了美化其主人,胡写乱写、不吝溢美之词洗白而已;
还有了夏侯惇早年记载的缺失…
这个…真的没有答案。
历史固然精彩,但如果不带脑子看…
很可能会得出与真相背道而驰的结论哦!
小学生们信誓旦旦之言,不就是这么来的?
曹老板晚年不择手段,为其人后代和我华夏留下如此大隐患…
悲哉!
叹哉!
下午还要忙,下1章咱们继续说。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