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建安2十3年(218)曹彰讨伐乌丸班师,曹丕便主动建议曹彰“归功诸将”,以示胸襟。曹彰从其言,因此得到曹操的夸奖。
彰自代过邺,太子(曹丕)谓彰曰:“卿新有功,今西见上,宜勿自伐,应对常若不足者。”彰到,如太子言,归功诸将。太祖喜。--《魏书任城威王传》
建安2十3年(218)是1个特殊的时间节点,因为前1年(217)恰好是曹丕被立为魏王太子的同年。
曹丕志得意满之际,做1些姿态,展示兄友弟恭,也不难理解。
2十2年,立为魏太子。--《魏书文帝纪》
然而曹丕终究是低估了曹彰的政治野心。
曹彰在曹后的表现,也注定了他的悲剧下场。
建安2十5年(220)正月,曹操病死于洛阳。
曹丕当时留守魏国都城邺县;
曹彰身在长安,各据1方,形势波谲云诡。
在曹丕动身之前,曹彰先1步抵达了洛阳,并试图威胁主持丧事的贾逵交出魏王玺绶。
这1记载见于《贾逵传》与《魏氏春秋》,可知确属实情。
太祖崩洛阳,逵典丧事。时鄢陵侯彰从长安来赴,问逵先王玺绶所在。--《魏书贾逵传》
初,彰问玺绶,将有异志。--《魏氏春秋》
另外《陈矫传》也记载,传主在曹后劝曹丕早正大位,理由便是洛阳有“(先王)爱子在侧,彼此生变,则社稷危矣”。
(陈)矫曰:“王(指曹操)薨于外(指洛阳),天下惶惧。太子(指曹丕)宜割哀即位,以系远近之望。且又爱子在侧,彼此生变,则社稷危矣。”--《魏书陈矫传》
《魏略》亦记载,曹彰抵达洛阳后(220),曾鼓动同在洛阳的曹植矫诏即位,但曹植保持了清醒,拒绝了曹彰的提议,也给他日后的善终结局奠定了基础。
彰至,谓临菑侯植曰:“先王召我者,欲立汝也。”植曰:“不可。不见袁氏兄弟乎!”--《魏略》
在此背景下,曹丕抵达洛阳之后,立刻夺了曹彰的兵权,逼对方返回封国,还把曹彰的封地从鄢陵改到中牟。
文帝即王位,彰与诸侯就国。--《魏书任城威王传》
及(文)帝受禅,因封为中牟王。--《魏略》
鄢陵县在颍川郡,属豫州;中牟县在河南郡,属司州。曹丕践祚之后把国都从邺县迁到洛阳,而中牟与洛阳同属河南,距离很近。
昔日(189)董卓进京,曹操出奔关东,便是在中牟县被捕,可知曹丕改变曹彰的封地,实际就是把对方安排在眼皮子底下,加以控制。
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出关,过中牟,为亭长所疑,执诣县。--《魏书武帝纪》
可惜的是,曹彰在受到敲打之后,并未改过自新,反而变本加厉,暴虐恣睢,最终导致了自己的悲惨下场。
下1章咱们继续说。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