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符符合,方可率北军五校出征。
战后,主将交还虎符、天子收回战时赐予其人的将军号、北军五校返回北军军营,完美闭环。
注意:与服役的西汉不同,东汉的征兵制度是募兵制。
汉末之所以大乱,除去那三点根源问题之外,朝廷将募兵权利下放给州郡,其实是明面上的最主要原因。
综上所述,在正常情况下,东汉除外戚长期霸占的大将军、车骑将军这两个将军外,包括其余六重号将军在内,将军号皆不是常置之职。
平时只有北军五校尉,以及禁军虎贲、羽林中郎将及校尉,外加一个掌管帝都守军的城门校尉掌兵,这三部分共同组成了东汉天子的中军。
除大汉天子中军系统中的上述中郎将、校尉之外,其余武官平时通常是没有领兵权的。
至于南军军制…早已被取消。
呵呵,东汉的中军制如此合理,中央集权如此严谨,最终却仍走向灭亡…
这只能说明,没有最科学合理的制度,只有人心向背。
言归正传。
赵旻之所以在许都重设南军军营,当然不是想重启西汉隶属于卫尉的南军系统。
赵旻的“中军”,分“殿中兵”和“宫中兵”两部分。
其中殿中兵有虎贲、羽林、冗从、常从、武卫、领军、中坚、中垒、骁骑、游击等十校,也就是十营;
宫中兵主要有屯骑、步兵、越骑、长水、射声五校和左军将军营。
中军由中领军赵云直管,中护军张辽为副职,骁骑将军乐进主管训练。
平时,除赵旻及此三人之外,其余武将,除其人部曲之外,皆无中军领兵权。
当然了,等赵旻的亲儿子刘嗣长大成人,赵旻的这套中军系统将成为刘嗣的。
所以,赵旻的中军制比东汉还合理,他又何必多此一举?/
赵旻建设南军军营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北军军营已满、训练硬件设施已不敷使用。
谁说南军军营就不能住北军?
曹、夏侯氏诸将的近两万部曲,便皆在南军军营之中。
达成共识的三将,决定不理会狗屁倒灶的政治,他们只想要袁绍的老命。
但话说回来,他们的心思,仍在苟哥的算计之中。
苟哥要的,其实也还是袁绍的老命。
因为惟其如此,苟哥才能更好更安心地猥琐发育。
不提点齐各自部曲、率军匆匆赶赴黎阳城的三名猛将,我们来看刚刚抵达邺城城外的颜良、淳于琼二人。
见邺城已远远在望,淳于琼突然对颜良道。
“贤弟暂且在此稍候,某先入城请袁公遣重臣来迎贤弟。”
淳于琼此言一出,颜良便知其人实是想找辛评、逄纪等河南士人好生商议一番。
颜良在路上时,便已大概想明所谓“袁绍求诏”之事的哏节儿,是以其人对此求之不得。
“兄长但去无妨,俺且在此稍事休整。”
淳于琼微微一笑,向颜良行礼之后便匆匆离去。
淳于琼话虽如此说,又匆匆而去…
但是!
其人并未进邺城。
只见淳于琼脸色变得铁青无比,在离开颜良视线后,其人唤来自己心腹,对其人咬牙切齿道。
“你速速请颖川辛仲治,半个时辰内至西门大夫庙与我相见!”
整整半个时辰后,换了一身布衣的辛评,匆匆而来。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一章继续为您说。
官渡之战,是沮授活跃的高峰期。
彼时的沮授竭力阻挠袁绍南征,袁绍不听;沮授又劝袁绍打持久战,不要南渡黄河,袁绍又不听。
(袁)绍进军黎阳,遣颜良攻刘延于白马。沮授又谏绍……绍不从。--《魏书袁绍传》
在反复的“不进忠言”之下,袁绍终于迎来的惨痛失败。
哈哈哈哈哈哈,看到此处,云某险些笑掉大牙!
什么叫睁着眼睛胡说八道?
此即是也!
官渡之战旷日持久,从建安四年(199)八月一直打到建安五年(200)十月,历时一年有余。袁绍麾下的兵士又多,数倍于曹操。因此,袁绍的后勤压力,也远高于曹操。
(袁绍)众数十万,以审配、逢纪统军事,田丰、荀谌、许攸为谋主,颜良、文丑为将率,简精卒十万,骑万匹,将攻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