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欺人太甚!”
崔琰委实看不过去,向惇哥躬身行礼。
“元让将军,大将军一未僭越,二未谋反,三未反对天子,兼且其人为天子牧守河北,赵王及某视其人为上级,不知有何不妥?
若有不妥,为何不闻天子问责、亦未见卫将军讨伐大将军之檄文?”
崔琰怼得漂亮!
袁绍既然无罪,那么我们视其人为上级有错吗?
去岁苟哥赵旻是发了大字报不假,但那是揭露袁绍丑恶真面目的文章,或者可以称之为邸报,并非檄文。
尽管最终解释权归苟哥…咳咳…归天子所有。
崔琰怼人的本事,犹在辞锋犀利的惇哥之上…
历史上,崔琰便因此而亡。
彼时的曹老板已经成为恶龙,早已不是那个吞雪卧冰、难凉热血的屠龙义士。
咳咳…简言之,崔琰今晚,是在作死的边缘疯狂试探。
仁哥唯恐惇哥恼羞成怒之下、一刀劈了崔琰,当即笑着打起圆场。
“兄长勿怪,袁贼不臣之心,世人至今仍未知之。”
言罢,曹仁看向崔琰,同时为夏侯惇、刘赦二人递上台阶。
“季珪先生有所不知,袁贼此番冒天下之大不韪、向天子讨任命其人三子任三州州牧之圣旨,此举何异于僭越谋逆乎?”
众所周知,在封建时代,任免之权应由天子执掌,哪里轮得到朝廷命官自己做主,甚至是逼迫天子下诏?
袁绍此举,确实有图谋不轨之意…尽管袁绍实际上已是一方诸侯。
曹仁此言一出,夏侯惇本来黑如锅底的脸,登时便缓和下来。
“是故,刘赦!崔季珪!你二人仍欲执迷不悟乎?”
大军当前,刘赦勉力咽下心头这口恶气。
“若当真如此,孤必与袁贼势不两立!”
崔琰也微微摇头。
“大将军此举,确与僭越无异焉!某既为汉臣,当规劝其人迷途知返也!”/
这时的崔琰,书呆子气依然有些重,俗称:迂腐!
崔琰真应该好好向通达的刘艾学习。
惇哥看出来了这一点,于是不再与这书呆子一般见识。
其人仍一脸冷笑看向刘赦。
“不知赵王欲如何做?”
刘赦对此不假思索。
“孤即刻向常山王、安平王、平原王、北海王、中山王、河间王等诸位王兄王弟修书,向其人等说明袁贼此不轨之举。”
虽然刘赦如此做没卵用,但至少人家表示出足够的诚意。
曹仁适时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夏侯惇见好就收。
“既如此,赵国又当如何?”
刘赦继续不假思索。
“二位将军奉王命讨伐不臣,孤自当鼎力相助!”
夏侯惇颔首。
“甚善!”
言罢,惇哥收刀入鞘。
刘赦、崔琰心中长长松了口气。
无论如何,小命总归是保住了。
万幸…渊哥负责把守门户,此时未在此处。
否则这二人焉有命哉!
如是般,赵国虽非兵不血刃拿下(三将进城之时无法避免杀伤守卒),却同样未使百姓惨遭战火荼毒。
今夜过后,因邺城北部的赵国、东南的内黄、南部的黎阳全部被卫府所夺之故…
邺城成功被卫府孤立。
袁绍即将倒大霉。
翌日清晨…
在赵国两位大佬的配合之下,三将所率领的卫府精骑,神不知鬼不觉地攻向距邯郸城仅十余里之遥的梁期城。
梁期城属于魏郡,距邺城…
不过三四十里,可谓咫尺之遥。
至此,夏侯兄弟、曹仁三将,近乎于兵临邺城城下。
关键在于…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一章继续为您说。
毛玠下狱的真实原因,被隐藏在《魏书和洽传》中,即毛玠是遭人陷害。
魏国既建,(和洽)为侍中,后有(举报者)白毛玠谤毁太祖,太祖见近臣,怒甚。--《魏书和洽传》
陷害毛玠的人,就是曹植的心腹丁仪。
丁仪是曹植谋主,多次毁谤曹丕党羽,崔琰、徐奕等人皆受其害。
崔琰、徐奕,一时清贤,皆以忠信显于魏朝;丁仪间之,徐奕失位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