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营。
汉末察举制下,出仕需要乡举里选:
即士人通过“乡论”出任州郡吏(郡功曹、州治中、州别驾等),之后举孝廉、茂才,获得身份之后,再由吏为官。
这种晋身渠道,在东汉被称作“正途”。
而脱离本籍的士人,无法依靠察举制做官,只能依附地方军阀,通过进入军阀幕府,寄希望于主公赏识,从而获得一些“伪职”。
由于汉末朝廷之崩溃,以及刘协被禁锢、无法自如颁布政令,汉末许多士人,都是通过投靠军阀而出仕的。
这种根源因素,迫使孙权麾下的淮泗集团、孙坚旧部,为了维护自己在江东的既得利益,不得不与敌人抗争到底。
因为他们都是脱离本籍、无法享受察举制红利的流寓士人,他们所得到的一切,皆来自于自己所投靠的军阀。
遑论继承了孙策遗志的孙权,本就胸怀大志、誓要成就帝王大业。
至于四处流窜且“欲信大义于天下”的刘备及其人之麾下群臣,当然更是如此!
因此,透过现象看本质,赤壁之战的背后,实则是红果果的利益之争。
历史上,曹操就是这么输的,而且曹老板输得一点儿都不冤。
一言蔽之,只要赵旻向孙权、刘备施压,那么必然会换来二者的殊死一搏,而且是同仇敌忾、上下齐心的殊死一搏。
强如赵旻,都没有必胜的把握。
但话说回来,赵旻要破解孙刘联盟,甚或是两者麾下的同仇敌忾…其实也不难。
他不但手握天子,而且可以用刘表父子来打样。
综上所述,苟哥试探地问董昭、周瑜二人。
“公仁公、公瑾兄长,我若厚待刘表父子、讨诏封其三人为侯,再讨诏征辟刘表麾下之流寓士人出仕,如此是否可行?”
周瑜笑着行礼。
“主公英明,如此甚善!”
董昭则忍不住喝了一声彩。
“若如此,则天下之英才岂非竞相投效主公乎?”
苟哥笑着颔首。
“便如此!”
周瑜又一次向赵旻作揖。
“主公之策虽妙,然则…孙刘二人皆雄心勃勃之辈,故而主公仍需厉兵秣马、当做足万全之准备为善!”
苟哥虚心纳谏。
董昭却有些沉不住气了。
“公瑾,无论如何,来年最好不可有战事!今岁主公出征西域、安定江南、讨伐河北,加之供给凉州发展所需,致使卫府钱粮靡费极高!
来年若仍有大战,某唯恐卫府将入不敷出、将来又何以支持主公一统大汉?”
董昭这个卫府大管家,最担心的还是钱粮、辎重等物资储备问题,尽管这时代没有“财政赤字”这个概念。
周瑜会心一笑。
“公仁公不必心急,瑜自当尽力保证,来年无任何战事!”
董昭颔首后不再多言。
苟哥看了看窗外天色,骤然站起身。
“已近酉时,我须速速进宫值守巡夜,公仁公、公瑾兄长,明日辰时我等再行商议如何?”
董昭、周瑜二人对视一眼、同时笑着向苟哥行礼。
“主公对汉室忠心耿耿,何愁天下士人不归心?”
尽管汉末皇权世俗化、郡国本位化、士大夫家族化已极度严重,但无论如何,汉室正统的观念还是深入人心。
金刀之谶影响了数百年。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一章,继续为您说。
上一章说到,曹操当着伏寿的面处死怀孕的董贵人,此事对伏寿造成了巨大的心理阴影。
自此,伏寿便对曹操极为惧怕,甚至因惧生恨。
但在说起伏寿对曹操的报复手段之前,还是要先说一说刘勋。
从现存史料来看,刘勋当为东汉琅琊国宗室。
东汉初年,刘秀封幼子刘京为琅琊王,这一支脉遂于此地开枝散叶。按刘勋籍贯琅琊,当为刘京后裔。
琅邪孝王(刘)京,建武十五年封琅邪公,十七年进爵为王。--《后汉书光武十王传》
两汉魏晋时期,士人一旦远离故土,往往在数代之后便“著籍当地”。举例而言,《光武帝纪》称刘秀籍贯南阳,但刘秀的直系先祖为长沙王刘发,刘发的直系先祖又为丰沛出身的刘邦。不难看出,即使是宗室,也时常根据侨居之地改易籍贯。刘勋著籍琅琊,应从此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