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即忧郁而死;另1层是被统治者隐诛。对于袁绍而言,忧死无疑是疾病致死。
但按《魏书武帝纪》所载,袁绍是“7年,夏5月死”。
(袁)绍自军破后,发病欧血,夏5月死。--《魏书武帝纪》
问题就在这里。“夏”与“憂”(忧)的写法极为接近,从《武帝纪》可知,《袁绍传》的校勘与断句,当为“7年夏,死”;而不是“7年,忧死”。
换言之,袁绍当在建安5年(200)战败之后发病,熬到两年之后(202)的夏季5月,病重不愈,死。
实际上,从官渡之战到袁绍之死,期间还曾发生过1些历史事件,只是被还想留着脑袋恰饭的陈寿隐去而已。
而且!
官渡之战其实根本改变不了什么大局,何况袁绍也并未犯大错,曹操真的只是运气好到爆棚罢了。
荀谌在游说韩馥时曾提到“袁绍临危吐决,智勇迈于人”。
临危吐决,智勇迈于人,又孰与袁氏?--《后汉书袁绍传》
这话就是说,袁绍在绝境时,会产生超人的力量。这1点实际是袁绍最大的优势,也是常被读者忽略的地方。
袁绍有1个特殊属性。即外部压力小时,其行为会显得平庸甚至荒唐;随着压力增大,其思路便逐渐清晰明朗;在生死关头,则会神明附体,雄壮豪迈。
1言蔽之,外部压力越弱,袁绍的能力便越弱;外部压力越强,袁绍的能力便越强。到了生死关头,袁绍则会产生超人的意志与才华,因此经常能够逆境翻盘。
袁曹官渡之战,前后打了1年(199-200)。在许攸叛变,乌巢屯粮被烧之后,袁绍亦未惊慌,而是组织了高览、张郃率重兵强袭曹操大本营,提前发动决战。
绍闻操击(淳于)琼,谓长子谭曰:“就操破琼,吾拔其营,彼固无所归矣。”乃使高览、张郃等攻操营。--《后汉书袁绍传》
应该说,在袁绍军队数量占优,而后勤补给不足的情况下,利用优势兵力打快速歼灭战,缩短战期,确实是最合理的选择。
虽然此役因为郭图(颍川系)与张郃(河北系)等人的矛盾,导致袁军先锋临阵叛变,袁绍不得不渡河逃走(见《魏书张郃传》)。
但这实际是政治斗争导致的军事失利,袁绍的指挥思路,还是相当清晰并具备可操作性的。
最强的佐证,便是官渡之战翌年(201)曹操欲再掀起大战,却无功而返,且因“粮谷不足与河北(袁绍)相支”,竟打算转伐刘表。
(建安)6年,太祖就谷东平之安民,粮少,不足与河北相支,欲因绍新破,以其间击讨刘表。--《魏书荀彧传》
而袁绍同年(201)“略定冀州叛乱诸县”,再度成功稳固后方。
冀州城邑多叛,绍复击定之。--《魏书袁绍传》
可见袁绍在绝境中,依然能屡次成功反击,导致袁绍生前(202)曹操始终不得深入冀州半步。
这才是历史的真相啊!
下1章咱们继续说。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