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世代代就遗留下去了。真是一本万利啊。可惜你、我都明白得太迟了。”
黄秠说道:“还望张公照顾救助一下。我知道家父当年推行的政策伤了民心,但是对于满朝文武大臣是好的。他们都是受益者,难道都忘恩负义了吗?”
,!
张俊听他这么一说,倒是有了主意。于是对黄秠说道:“朝廷采购、调拨、征税、收费等等肥差,已经被权贵把持分割完了。现在如果想从他们那里分一杯羹,那无疑是自取祸端。不如我给京城有关司局打个招呼,有什么生意你可以去做一下。”
黄秠说道:“那只能如此了。”
张俊说道:“有个生意,非常好,也很长久,只是你要懂得‘舍得’二字,否则生意不会长久。我能做得,只是将你扶上马,具体运作就靠你自己了。”
黄秠赶忙进行拜谢。
张俊说道:“临安地处长江三角洲南沿和钱塘江流域,河网密布,湖泊密布,地势低下,地形复杂多样。经常发生水涝灾害,因此临安都城内部经常需要进行修补,这是一项长久而花费巨大的工程。况且都城内的每个府衙,每年都要修修补补的,这应该是多大的开支啊。”
黄秠恍然大悟。几天之后,黄秠东挪西凑了三百两银子,外加一对玉镯子,送给了张俊。张俊略作推辞一番之后,就不再说什么了。
黄秠赶紧组织人马,招来工匠。果然十多天之后,都城临安主要干道的树木需要绿化一下,重新挖掉那些枯死的杨树,需要栽上枝叶茂盛的梧桐树。黄秠仅仅用了两个月时间,就赚取了五千多两银子。除过打点府衙官员、发放民工薪水、树木花草成本之后,自己净落三千多两银子,这竟然是一个一品大员几年的薪水了。
由于黄秠这时还在扩张生意,出手阔绰大方,许多府衙的生活物资供应、办公场所修缮、市政工程维护,都交由黄秠进行承揽施工。黄秠摇身一变,竟然成为了京城新贵。于是紧挨着“醉仙楼”和高忠义府邸的东侧,高价买下了一块宅邸。
这天傍晚,黄秠在书童等人的簇拥之下,来到汪召嗣的“醉仙楼”吃喝玩乐。
黄秠本来想邀请临安知府,可是宋廷有规定,临安知府这时只能是由太子兼任都城临安的知府,他还没有能力邀请过来。因此这次邀请的人只有都城各辖区的钱塘王知府、余杭李知府等官员,还有享誉全国的温州巨贾张愿。另外,他和酒楼老板汪召嗣从小又是好朋友,因此也就不避嫌,也约了过来。
宾主坐定,酒过三巡,自然酒酣耳热,话语也多了起来。黄秠端起酒杯,对钱塘知府、余杭知府说道:“多亏二位照顾,我黄秠才能死里逃生,要不然都有可能冻死街头了。”
钱塘王知府说道:“黄通判过奖了!你的祖上是当今圣上的故旧,又有宰相秦公关照,我们怎么敢不尽力呢!”
余杭李知府这时有点醉意,就直白地说道:“哪里,哪里!在我看来,你才是照顾我们的啊!如果靠着那点微薄的薪水,早就把我们饿死了!”
黄秠、汪召嗣、王知府、李知府都是朝廷官员,对这一点心知肚明,也有深刻体会。可是一心经商的大贾张愿一脸迷惑,就怯怯地问道:“听闻宋廷对官员的社会地位非常尊崇,薪水极为丰厚,提倡那个什么‘高薪养廉’的政策么,各位官人怎么竟然哭起穷来了?”
黄秠这时眼睛已经发红,用手巾擦拭了一下眼角,清了清嗓子,然后猛地大口喝下一杯酒,说道:“张员外有所不知。我当年在南雄州(今广东南雄市)做通判时,每月薪水不到二十两银子,再加上各种补助的折现三十多两银子,也就五十多两,一家五口人,根本养不了。”
张愿迷惑地问道:“这个收入已经确实不低了。平常百姓一个人一个月五两银子根本花不了。怎么会不够用呢?”
黄秠说道:“由于‘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我前面将近二十年一心只读圣贤书,没有一分钱收入,早就已经债台高筑了。中举之后,确实有了薪水,生活有了着落。可是官场人情往来十分繁重,冬季取暖碳钱、夏季降温冰钱、逢年过节礼钱、婚丧嫁娶、乔迁升职的贺喜钱,哪一样能少得了?”
汪召嗣听到这里,实在忍不住了,就质问道:“那大不了做个孤家寡人,和谁也不要来往了,岂不更好?何必把自己搞得那么狼狈不堪呢?”
黄秠说道:“我前多年就吃了这个亏!你不和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的人员往来,那么别人的官位越做越大,你的官位会越做越低。这样,越是到了穷山恶水、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