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排斥这些故事,并且草原人也对殿下的理论十分赞同,那就是大家都是华夏子民。大唐是主脉,他们则是分离出来的支脉。其实大家都是一家人,只不过生活方式有所不同罢了。”
李象真是没想到,卢照邻这小子,名门望族出身,竟然也能够亲自去跑基层,去到草原上“支教”?
看来他的这个策论,并不是他空想出来的,而是结合了实际得出的结论。
“你能够把自身所学,与实际相结合,这一点很好。”李象对卢照邻的行为作出了高度的肯定:“说明你不是一个空想派,而是一名实干家,做实事的人,孤很喜欢……只是你身为范阳卢氏北房之人,本就不缺征辟的机会,孤很好奇,是什么驱使伱,前往草原实行教化的呢?”
“教化蛮夷,一直以来都是我辈读书人的愿望。”卢照邻认真地说道:“自古以来,北方草原便是我中原的心腹大患,若是能够彻底将他们归化,与中原融为一家,那困扰我中原千年的问题,自当迎刃而解,对于百姓来说,也是一件大功德。”
“好,好,好。”李象颔首赞叹了三声,卢照邻的这份儿心思,实属难得。
更让李象认可的是,他竟然是响应了自己的号召。
他放下行卷,故作遗憾地说道:“不过孤也并非是礼部官员,你这份行卷投递到京兆府,于科举一道,我也帮不了你什么;但此前孤曾有言在先,只要在商队当中宣传满三年,便可以授予从八品下的实职。”
这话实际上就是在试探了,看看卢照邻投递行卷到底是为了什么。
小象并不想主动说出口,要让卢照邻自己去提。
果然,听到李象的话后,卢照邻恭恭敬敬地说道:“草民此次投递行卷,并非是为了在科举当中谋求名次,而是仰慕太孙殿下才学,想要跟在殿下身边,早晚聆听教诲。”
哎哟,你这个小卢。
到底是个文化人,这马屁拍起来是真的……
他的意思李象也算是听明白了,翻译过来就是,我想跟你混。
“既如此,孤的身边还缺一书记。”李象临时就给太孙府加了一个官职:“鄙语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孤不擅长文章,以后你就是孤的司马相如。”
卢照邻当然没什么意见,能跟在太孙的身边,这可是多少人想都不敢想的美事儿。
更何况一步一个脚印的道理他也是知道的,来之前他就没指望能够一步登天。
毕竟是太平年间,升迁肯定是不如战时来得快。
更何况还有这么一个评语,“孤的司马相如”,这已经算是很高的评价了。
司马相如可不止是在上有造诣,实际上他在被汉武帝拔擢之后奉命前往巴蜀,略定西南夷,邛、莋、冉、駹、斯榆之君皆请内附,边关日益开广;又通灵山道,作孙水桥,以通邛、莋。
这话要是别人说,可能味儿不太对;但若是李象来说,那就不仅是对卢照邻才学的认可,更是对他有着政治上的期许。
“臣谢过殿下赏识之恩!”卢照邻喜出望外地说道。
李象也有点感慨,此情此景……boss直聘了属于是。
“另外还有件事。”李象如是说道:“孤不日即将大婚,急需两首却扇诗,恰好升之你来了,这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可就要落在升之你身上了。”
“既是殿下有命,臣岂敢不从。”卢照邻也没迟疑,很痛快就答应了下来。
然而他说完之后,神色就有些忧虑。
“升之,你有什么难处吗?”李象笑着问道。
听了这话,卢照邻更迟疑了。
“既然来到太孙府,那以后就是自己人,”李景仁在边上安慰道:“升之兄,有什么难处,直言便是。”
卢照邻摇头对李象说道:“殿下误会了,方才臣想到一旧友,也颇有才名,只是想到如今方入府中,便举荐友人入府,有些于理不合。”
“哈哈哈,我当是什么事情。”李象笑着说道:“既然有才学,那便应当举贤不避亲,此人是谁?”
“是臣在商队之中参与宣教时,同在一个支队的一位友人,不瞒殿下,臣去草原上宣教,也正是此人的建议。”卢照邻拱手道:“此人姓骆,名宾王,字观光,婺州义乌人士,才学犹在臣之上。”
李象还以为卢照邻要介绍谁呢,万万没想到,他介绍的竟然是骆宾王?
哎哟,这不正合我意?
骆宾王这人,那可真是在我华夏大地无人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