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军得胜之后,士气大振,连续数次发动对黎阳和朝歌的进攻,却始终无法撼动唐军的防御。
李元徽带着齐王府护军以及帐下亲军合计万余人赶到黎阳,跟李孝察、赵翊等一起巩固了黎阳的防线。
赵翊在突围之后,其麾下的两万多兵马,也散去大半,只剩下七八千人。
这七八千人多是当初招募的流民和赵翊从兖州带去的亲信,而魏郡人士都被赵翊遣散了。
赵翊之所以选择突围,其主要原因在于,城内的粮食快不够用了,这是最大因素。
不然就凭借邺城的城防,和他一手打造的军队,能守多久那真是个未知数。
可一旦缺粮,这城就守不下去了。
所以得知唐燕大战之后,他就立即召集兵将全部出城作战,因为这是他唯一突围的机会。
他本来还想着能借此机会击败燕军,夺回漳水以南的控制权。
但没想到唐军一败涂地,而他也只能顺势出逃,因为回城已经回不去了,在临走之前他就已经对留守的老弱下命令,若是天黑没回去,那就开城投降,保邺城平安。
毕竟刘玄机一路南下所做的也是收买人心,严明军纪,所以赵大也并不担心刘玄机对邺城百姓有什么过分之举。
等跟唐军一同到了黎阳之后,赵大又把麾下的邺城人全都遣散了,毕竟邺城已经落入刘玄机之手,这些人跟着他也是不太适合的。
这种行为,自然是让赵大手下的冀州将士痛哭流涕,感念其恩德。而后扔下武器装备,北向投燕。
不过李元徽倒是对赵大这种魄力大为赞赏,连声称赞赵将军乃国之柱石,将军来此就是张良归汉云云。
并亲自上表,请求李源将刘文惠空出来的右骁卫大将军授予赵大。
并且把整个黎阳防务都交给了他负责,同时任命他为总管,负责整肃败军。
赵大虽然初时面对李元徽的时候有些不自然,但却很快就摆正了自己的位置。虽然七八年在洛阳,赵大就已经是官拜左领军将军,统率由勋贵子弟临时组建的新军,但是李四不过是个小队正。
后来北邙之战,李元徽一箭射杀杨熙,挽回败局,名扬天下,此后一路平步青云,甚至整个李家都龙成大形。
如今更是大唐最有实力的皇子之一。
而他曾经也有机会一问鼎之轻重,但却在取得漳水大战的胜利之后,迅速跌落谷底。
如果他当时能够在刘玄机南下之前,攻下晋阳,那么局势会朝什么方向发展,谁又能说得清呢?
不过现在,都是过眼云烟了。
在来到黎阳之后,赵大也就自然而然就知道唐军内部发生了什么事情。
心中更是感叹李元徽这年轻人手段之老辣,非比寻常。
所以现在的态度,虽然不至于恭谦,但是姿态也放的比较正。
而李元徽则完全就是礼贤下士,对待赵大和他手下的一众将领非常礼遇,还对他们委以重任。
不说赵大这伙人死心塌地跟大唐混了,但最起码眼下是没有二心的,同时也觉得李四郎这年轻人值得投效,给他效力也什么不好的。
至于派系斗争?这种事是在所难免的,所以你是愿意跟個手段高超对自己人极好的上司混,还是愿意跟个拎不清轻重,分不清里外的二愣子混呢?
黎阳的局势稳住之后,李元徽将军务交给了赵大负责,颍川郡王李孝察作为他的副手。自己率齐王府护军和帐下亲军返回了朝歌。
临走之前,赵大和李孝察,韩铎、石彦超等一众将领聚集送行。
李元徽上马之后道:“赵将军,黎阳至关重要,此地我就交托给你了,孝察兄长,你要尽力辅助赵将军镇守此处。”
两人一起抱拳。
“齐王殿下请放心,黎阳若有失,赵某提头来见。”
“殿下放心。”
李元徽见状,放心离去。
赵大本质上,算是新归附势力,而黎阳聚拢的败兵两万余人,李孝察所部五千人,加上赵大目前的本部的七千余人,总兵力也超过了三万人。
兵力上,足以跟朝歌形成掎角之势,抵御魏军。且外将和败兵,也杜绝了此前那些乱七八糟的幺蛾子。
还有李家宗室坐镇,黎阳是不用担心了。
至于朝歌方面,是他的老底子江淮军。比起耐心和防御战,无疑是天下间最有经验的部队。
甚至可能都没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