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回返玉清万寿宫。
回去之后,徐慎之并未立刻起炉炼丹,而是叫上孔宣一起回返玉真观。
炼丹是个慢功夫,一时半会儿是炼不成的,必须得回玉真观将一些琐碎事情处理妥当才成。
回到玉真观已是当日傍晚,观中众人晚饭已经吃罢,张如晦担心他还没吃,便又吩咐道童去做,被他给叫停了。
跟张如晦寒暄几句过后,他便前去看自己的母亲徐柳氏。
徐柳氏自从双目被医治好以后,也生出了几分向道之心,跟着张如晦学了几卷度厄经文,此时她还在房中诵经。
徐慎之走进门去,轻轻叫了声,“娘。”
徐柳氏听得儿子声音,立刻放下了手中的经书,“慎之,你回来了。你不是说只出去数日么,怎么去了近三个月功夫?”
“遇到了点事,路上给耽搁了。”徐慎之轻笑着上前,扶她坐下,“娘,我已将父亲的遗骸葬入了祖坟,您老就安心吧。”
徐柳氏闻言点了点头,随即掩面痛哭,徐慎之只能低声安慰。
待得徐柳氏止住了哭声,徐慎之又道,“娘,孩儿还有点琐碎俗务需要处理,此次回来并不久留,明日一早我便动身离开。”
“怎么又要走?”徐柳氏一听急了,抓紧了他的袖口。
“这是最后一次,此次出行,多则一年半载,少爷三五个月,待我办完了事,也好安心回来侍奉您老。”徐慎之低声说道。
“当真?”徐柳氏不太相信。
“骗谁也不敢骗您。”徐慎之笑着点了点头。
“好吧,快回房去歇着吧。”徐柳氏面露欣喜之色。
“娘,您也早点休息。”徐慎之退出了房门,回到自己房间。
翌日清晨,徐慎之与孔宣准备离开,全家人出来相送。
该与母亲说的话昨夜已经说过了,今早也只是略说了几句,重点还是交待二弟徐慎行一些事,如今父亲的尸骸已经安葬,而观中又有四只金雕,徐慎行可以随时乘金雕回返平州祭拜亡父。
至于照顾好母亲之类话他没有说,他是个道人,徐慎行却是正儿八经的读书人,无论是孝道还是孝心都不曾有所亏欠,这些他自己会注意的。
再就是交待张如晦玉真观的大小事务了,自从上次授箓之后,玉真观又出了两名阳神真人,这是好事一桩,在玉真观的挂单的四位阳神真人终归有自己的山门,不能老是为了自己的安危留着人家,人家想走了便让人家走。
家事公事交待完毕,徐慎之又抱了抱自己的两个侄儿,随即便与孔宣前往庐山。
进入庐山,徐慎之叫孔宣先行飞往大月峰,日后起炉炼丹他得时常看守丹炉,取药多有不便,需要孔宣来取,得让他把地儿认清楚。
在大月峰徘徊了一圈儿后,这才回返玉清万寿宫。
回到观中,徐慎之便开始筹备炼丹,炼丹需要丹炉,这个倒是不必费心,王文卿早年在未成得到神霄雷法的传承之前也摸索过外丹术,有一尊上好的三足丹鼎。
除了丹炉之外,炼丹还需要准备大量的木材、丹砂,观中没有丹砂,徐慎之便叫孔宣带了金银下山前往各大药铺采购。
至于木材也不必费心,庐山什么都缺,就是不缺木材,不过不是随随便便劈些柴就能用了,炼丹所用木材有讲究,必须劈成大小长短相差无几的木块才成,如此才能够保证火焰温度的均衡。
另外,木材的湿度也是关键,炼丹有时要用到文火,有时候要用到武火。干柴容易燃烧,适合武火时添加,而湿柴不易燃烧,适合文火时使添加。
故此,两种火焰所需要的柴禾都得准备齐全。
当丹炉、丹砂、木柴都满足的时候,就该还选址了,道观内虽然人少,但终究是有人,而炼丹最忌讳他人打扰,因此是不能在道观能起炉的。
而且炼丹要选聚气之地,如此可以增加成丹几率,当然,这点并没有什么可纠结的,庐山中灵气浓郁,任意一处都适合起炉炼丹。
最终,徐慎之于三叠泉东面选址,此举取的是紫气东来之意。另外,炼丹需要礼敬上天,三叠泉这里有处瀑布,可以随身沐浴净身,以敬神明。
就是一点不大方便,以后一日三餐得孔宣来回跑了。
地址选定,便开始搭建草庐,并且建造炉灶,因为丹炉本身不够大,要添加柴禾并不方便,故此需要再建底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