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老将景阳最近算得上春风得意,楚魏联军势如破竹打得秦军步步后退,兵锋逼近修鱼。一向坐镇后方的春申君黄歇这次也是披挂上阵跟着大军杀到了修鱼附近,秦军似乎没有了之前的顽强抵抗,一味的退却退却再退却。联军之前时断时续的后勤补给如今变得通畅无比,这让楚魏联军的士气越来越高,联军将士们似乎看到胜利就在眼前。
联军大营内中军大帐前,黄歇亲手将景阳从马背上扶了下来。
黄歇:“哈哈哈,贤弟辛苦了。”
景阳:“何来辛苦,只要能打败秦人吃点苦又算得了什么!”
黄歇:“快随本君进帐,本君略备薄酒为将军庆功。”
大帐内众将云集环列而坐,黄歇举杯说道:“将渠派人送来军报,庞暖十万大军已经渡河而去,尽管损失了五万但这不算什么,如今关中空虚十万赵军足以横扫关中,攻入咸阳。这一次合纵攻秦大胜就在眼前,接下来众将要齐心协力拼死苦战猛攻修鱼。务必在一天内攻克修鱼杀到函谷关前,如此守卫函谷关的秦军就不敢调兵回援了。各位将军,军情如火,兵贵神速。今天本君只请诸君喝三杯酒,待到兵进关中马踏秦都之时,我等在一醉方休。诸君,共饮!”
众将齐齐举杯说到:“必胜!”
说喝三杯还真就只喝了三杯,第二天一早楚魏联军拔营起寨整顿队伍浩浩荡荡开往修鱼。当靠近修鱼三十里的时候,斥候飞马来到景阳面前。
“报,启禀将主秦军在我军前方列阵!”
景阳:“有多少人马?”
“约有二十万。”
景阳:“何人为将?”
“秦军主帅将旗上有一个王字。”
景阳:“哈哈哈哈,肯定是王翦,我们把蒙毅打得望风而逃,如今换上王翦了。好,这才是本将的对手。全军列阵!”
嘟嘟嘟嘟!
号角声响起,二十余万楚魏联军变换队形摆成了一个巨大的一字横队缓缓向前推进。景阳叫来副将嘱咐道:“蒙骜和蒙武一直没有出现,你带着魏军在右后侧埋伏以防不测。”
“遵命!”
楚魏联军大踏步的向前推进,在前行二十余里之后全军止步,此时楚魏联军的大阵距离秦军大阵只有三里之遥,双方将士能够看到对方军阵的模样。景阳策马奔上高处定睛一看,心里也不由得一震,只见眼前也摆开了一个一字横队形成了一个纵横十里的巨大的方阵。
秦军布阵的特点是“强弩在前,锬戈在后”,秦军大阵是以步军为主的,秦军的主战兵器是将近四米长的铍和三米长的戟。所谓铍就是一种尖端类似一把短剑的长柄兵器。有些人管这种兵器叫做矛,实际上铍和矛还是有和大区别的。
铍又叫作锬,其刃长二十五厘米左右,呈六面的扁体,前锐后宽,刃口直线前收为锋,极具杀伤力。说得再形象一些这铍就像一杆按在长柄上的又宽又重的剑,可以刺、劈、挑、扫。但凡能使用这种兵器的无一不是膂力过人的猛士。
而戟则是长矛和戈的结合体,前端是尖锐锋利的矛头,后面是尖锐而略带弯曲的横刃主要用来对付敌军骑兵和车兵。可以钩砍,也可以直刺。从不同的杀伤距离来看,铍和戟长短之间既有分工又可以互相保护,这说明秦军是极为讲究配合作战的。
秦军大阵通常由前锋、本阵、两翼和后卫构成。而前锋又由若敢小方阵组成,每个小方阵三横列每列六十八人整个小方阵共计二百零四人,其中三人带甲其余人轻装。这二百零四人大部分为弓弩兵,但也有少量持戟士兵其作用是用来保护弩手压住阵脚。这一个一个的小方阵组成一个长达十里左右的前锋方阵,这就是秦军赖以横扫天下的箭阵。
前锋之后的本阵是由每三十八列步兵纵队为基本单位所组成的本阵,在步兵当中除少量使用弓弩与剑戟的轻装战士,绝大部分都是手持铍戟的重装战士。纵队与纵队之间排列着战车部队,这样安排是便于让战车出击。本阵之后就是后为其形式和前锋基本相同,都是由一个个三横列的小方阵组成,但是后卫的每个小方阵全部都是重装甲士。
秦军两翼内层是弓弩手,外围是盾兵和跳荡兵,也就是轻装步兵,而骑兵则在最外层,秦军大阵中重装步兵的比例要占到七成以上。
这种布局符合兵法中“前轻后重”以及“阵以密则固,锋以疏则达”的理论,即列阵要紧密,遇敌进攻时则攻不破;前锋要疏松,向敌进攻时便于战斗。
每到临战之时,必然是前锋和本阵中的轻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