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臣子干涉并不是什么好事,反正天下臣民眼睛不瞎。
当年太上皇在位的时候,究竟是一个什么情况,大家心里有数便可以。
皇帝老子都死了,表表孝心,作为臣子就不要太过于干涉了。
哪怕明知道,皇帝在睁眼说瞎话。
有那个在这事上扯皮精力,还不如将精力放在政务上。
让天下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那才是真正的为民谋福。
文官之中,三位宰相不出头,其他人想要劝谏的想法,便在第一时间之内偃旗息鼓。
便是那些有心找茬,对黄琼新政不满的清流,以及宗室之类的,也没有人敢在这个时候,说什么反对的话。
死者为大,而且死者还是一位也算是励精图治二十年的皇帝。
这个时候找茬,哪怕是证据确凿,那也是嫌自己脖子太硬了。
尽管所有人,都认为老皇帝更适合那个宪字,这个孝字实在有些高了。
但不想找麻烦的他们,相爷不出头,也就都没有说什么。
按照大齐定制,历代帝王驾崩在完成大殓之后,都要将梓宫移陵到丽正殿停灵,供诸臣、宗室、勋贵祭拜、守灵,整整四十九日。
如果钦天监算出近日有良辰吉日,便守灵之后将梓宫送往帝陵安葬。
如果没有,便需要将梓宫送往寿皇殿暂存。
老爷子丧礼倒也很顺利,在老爷子驾崩之后第六十天,钦天监算出了好日子。
黄琼打破了历代,嗣皇帝只送到东郊的惯例。
亲自带领群臣、宗室、勋贵,将老爷子梓宫一直送到了老爷子的寿陵。
并在入葬的时候,打头挽着运输梓宫的龙輴,一直到老爷子的梓宫,稳稳的被安放到棺床之上,龙山石安放完毕。
黄琼看着并排而立的,老爷子与大行皇后梓宫沉默良久。
才在身后永王与傅远山,再三劝说与催促之下,对着老爷子梓宫,行了三拜九叩大礼,并燃上一注清香后,默默转身离开。
而皇帝转身离去,早已经等待良久的太监,将最后一批的陪葬物品,主要是老爷子生前穿戴过的龙袍,衣冠,以及老爷子最为喜爱的物品,一样样的摆好在金券之中。
其余的陪葬物品,早在老爷子大殓之后,便已经陆续送到了皇陵,摆放进了地宫。
其实老爷子陪葬的物品并不多,只有一些老爷子生前用过的瓷器、漆器,金盆外加上一批乐器,以及文房四宝。
老爷子无论在位期间,还是退居永福宫,生活都还算是简朴。
与他的那些儿子相比,远称不上奢华。
而且在病重期间,便已经遗命除了生前使用的物品之外,不得陪葬金银玉器。
不得陪葬绫罗绸缎。除了生前使用的衣物和物品之外,只让将一把古琴、一柄玉箫,以及在位期间使用的文房四宝随同葬入地宫。
还是黄琼看着陪葬物品名单,实在有些太过于寒酸了。
虽说这玩意就是一个念想,同时陪葬再多的物品,最终便宜的都是盗墓贼。
但在考虑良久,明知道是面子工程,最终还是将老爷子生前在位期间,使用过的一批金盆、金盏,内府库藏着的,外邦进贡的一批玉制酒具。
还有从老爷子生前最为喜爱的,钧窑、汝窑瓷器之中,精心挑选了三千件青瓷和白瓷,安放进了地宫。
尤其是汝窑烧制的青花瓷,宫中不过数百件。
几乎都被黄琼,诏令送入了地宫。
至于金银器皿一类的,黄琼倒是没有增加。
毕竟老爷子有言在先,金银器皿一律不得丛葬。
不想因为这些金银器皿,招来盗墓贼眼光的黄琼,便也没有添加。
当然哀册,还是按照大齐所谓的祖制,全部用上等的和田玉玉雕刻而成。
至于其他用来代替人殉的木俑和陶俑,黄琼倒是没有在意。
按照其他先帝的规制,烧造和雕刻的。
不过,知道老爷子喜好读书,黄琼命人挑选了一批诸子百家的书籍,也安放到了地宫之中。
至于现在,只是最后一批陪葬品罢了,倒也没有用多少时间。
在最后陪葬的物品摆放完成,又将两座按照宫中帝后座椅,一比一雕刻汉白玉座椅,摆放到地宫之中。
一切结束后,最后的几名太监与工匠,又急忙点燃了地宫之中,几个青花大缸内放满灯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