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柔软,或封闭,或开阔——皆在孤独中完成自我,在开阔中寻找未来。
兴国寺位于大内右掖门外,州桥之东北,去汴河不远,尚书省、开封府、御史台以及寺庙、钟楼四周环绕,过一个街区便是御街,安静便利。相较于邸室林立过于喧闹的旧城东南角或相国寺附近,选择在此寄宿备考,再合适不过,老泉别有用心。
兴国寺全名太平兴国寺,其中轴线上依次建有天王店、大雄宝殿、太平兴国寺大塔、观音殿、藏经阁和三四个小型墓塔。中轴线建筑两侧是东西厢房,有二十多间,苏轼一家住在东座第二,老僧德香院内。(高雅《帝京拼贴》)
苏轼在《兴国寺浴室院六祖画赞(并序)》中回忆道:予嘉佑初举进士,馆于兴国浴室老僧德香之院。浴室之南有古屋,东西壁画六祖像。其东,刻木为楼阁堂宇以障之,不见其全。而西壁三师,皆神宇靖深,中空外夷。
画像乃蜀僧令宗手笔,然六祖像为楼阁堂宇所遮掩,不能窥其全貌,苏轼终不能释怀。三十一岁那年,闻听中书舍人彭器资住在兴国寺,他便前去相见,而此时院中人已不复相识。唯有主持惠汶,当年的小侍僧,亦然垂垂老矣,陪着他欣赏令宗的画。见东壁三祖师画像仍掩在暗处,他与器资为之相视而叹。惠纹见状道:“有了,把它们挪开看如何”。于是移开楼阁堂宇,东壁三祖师画像遂展露无余:“六师相视,如言如笑,如以法相授。都人闻之,观者日众,汶乃作栏楯以护之。而器资请余为赞之,曰:
少林傃壁,不以为碍。
弥天同辇,不以为泰。
稽首六师,昔晦今明。
不去不来,何损何增?
俯仰屈信,三十一年。
我虽日化,其孰能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