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王高演和长广王高湛两位亲王,发动了“乾明之变”,逼宫成功后,朝中军政大事皆由高演决定,皇帝高殷成了摆设。
高演入宫进了太和殿与母亲太皇太后娄昭君商议此事。
高演说:“母后,如今辅政大臣全部已死,新的宰辅该任命谁才最恰当呢?”
娄昭君说:“杨愔已被你错杀了,演儿不能再对他的家属发难,要听母后的话,保全杨愔的家族后人,不得再开杀戒,枉杀无辜。”
“是,母后,儿子一定不会了。”
“你父皇生前非常看重杨愔,说他是难得的宰相人才,他逝世前也一再叮嘱你大哥,要重用和相信杨愔,你也看到了,你二哥生前如此混账,杨愔也能把国家治理得妥贴,这样的人才百年难遇啊!
如今不错也错了,就委任赵彦深来担任吧,他也算得上是三朝元老了,用他应能服众。”
“是,母后,儿子受教了。然则殷儿如何处置,看现在君不君,臣不臣的局面,儿子也是很难堪的。”
“你要答应母后,不违背当初你在二哥面前许下的承诺,不伤害殷儿的性命,母后才为你安排。”
“母后,儿子是没有想过要杀侄儿的,如果想杀的话,当初趁乱就可以下手了。”
“唉,皇位不能丢在那儿做样子,也只能如此了,母后下旨,你回去准备登基的一切事项吧。”
“是,儿子谢母后成全。”
同年八月初三,太皇太后娄昭君下令废黜年少的皇帝高殷为济南王,食邑一郡,出居别宫,高演即位为帝,又命长广王高湛负责护送高殷,从邺城皇宫迁居到晋阳居住。
即位不到一年的高殷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在他的执政期间,时间虽然很短,但这个少年皇帝也做出了不少的政绩。
高殷即位后不但励精图治,还对民生百姓极为关心。他委任使者代表自己去全国各地巡省四方,视察地方政策施行情况,回来汇报政策的好处与不足的地方,然后备案存档,并对政策作出改善。
对地方的风俗习惯,百姓的民情、生活状况,他都询问得很仔细 ,是个能体察民间疾苦,省察地方风俗的君主。
他赞成杨愔整顿吏治,使北齐皇朝政治清明;对全国军队建设又贡献甚大。军中凡武官年逾六旬皆放免,军事上淘汰老弱,留下精壮,使北齐军力大增。
同时又下诏减免百姓徭役,使北齐在其父亲高洋执政后期国势转为危急的情况得到舒缓,实为一代明君。
因为高洋在位后期下令兴建了大量奢侈的宫殿,浪费了国家的大量库银,而且很多还烂尾了。
高殷继位后,便下令停止营建宫舍,将这些烂尾的宫舍改成库房存放国家物资,以备地方发生荒年、灾年时应急使用。
历史学家李百药《北齐书》这样评价高殷:1“帝聪慧夙成,宽厚仁智,天保间雅有令名。2“性敏慧。”3“温裕开朗,有人君之度,贯综经业,省览时政,甚有美名。”
高演本没有杀侄儿的念头,可是平秦王高归彦因为背叛了先帝高洋的重托,心里总是惶惶不安,总是担心高殷将来找自己的晦气,甚至报仇雪恨。
于是他总是在高演的耳边不停地奏请,他说:
“陛下啊,您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这世事谁也无法预料。废帝现在虽然处于劣势,可是他还有亲兄弟在,又甚得汉族士子的拥护爱戴,始终是个隐患,望陛下一定要警惕。”
一开始,高演觉得他是杞人忧天,不予理会。就淡淡地说:“朕知道了,你退下吧。”
过了一段时间后,高归彦又来向高演说:
“臣启奏陛下,近来听到不少的传闻,说陛下强夺侄子的皇位,在汉人眼中等同谋逆,这些汉族读书人还说废帝是位明君,替他可惜了。”
高演听到汉人士子赞颂废帝高殷,心里感到很不舒服。他挥退了高归彦,回到了御书房,一个人坐在那里,闷闷不乐。
他想起自己曾在母亲面前承诺不会伤害高殷的性命,但这个高归彦老是提起这件事,令他十分苦恼。
直到内侍来禀报说晚膳准备好了,请皇上用膳。高演才站起来向自己的寝殿走去。
几个月过去了,有一天,朝中有大臣说邺城的汉族读书人结社讲学时曾提到废帝高殷,说他是大齐国难得的一位平等看待胡汉两族人的君主。
到了皇建二年(公元561年)的秋天,,太史官说夜观天象,发现星象有异,便来禀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