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些秘闻当中,最吸引冯敬和的不是宫中各种权力争斗,而是“三宝太监”郑和的传奇。
尤其是郑和以太监之身,随燕王朱棣起兵,屡立战功,并擢升为内官监太监,后又亲率船队,七下西洋,给朝廷带回来无数奇珍异宝。
郑和传奇的一生,从老太监嘴里说出来,令冯敬和听得如痴如醉,直至某一天,他郑重的给自己改名“冯敬和”,意为——敬仰郑和!
以期,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如郑和一般,有一个传奇的人生,百年之后,依旧被人传颂。
而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两年后,王恭妃离世,景福宫不再有人居住,冯敬和则被调往惜薪司,整日里做一些搬柴码炭的杂活。
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一个新的身份突然降临到冯敬和的身上——矿监。
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万历帝朱翊钧以“内库空虚”为名,把“矿税”和“榷税”结合起来,形成了新的矿税,并派遣大批太监出宫,奔赴全国各地采矿、收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这些被派出宫的太监有一个专门的称呼“矿监税使”,然而,顶着“矿监税使”名头的太监,对矿业一无所知,却以各种名义在地方上疯狂敛财,作威作福。
发展到后来,有些矿监开始编造理由,敲诈勒索钱财,更有甚者,如当时出任山东矿监税使的陈增,便曾公开持械抢劫,暴征税银十五万两,而所收矿税则大部分被其私吞。
如此一来,矿监税使成了当时宫中的肥差,宦官们纷纷上书皇帝,请求出任矿监,为朝廷征税。
据史料记载,仅万历征收新矿税的二十多年里,从京师派往各地的矿监税使,总人数超过了一万六千多人。
久而久之,太监们摸出了门道,像南直隶、江南等富庶之地,为了争夺矿监之职,太监们甚至不惜大打出手。然而,像广西、云南、贵州等地,因地处偏僻,荒芜贫瘠,加之民风彪悍,太监们自然兴趣缺缺,几乎无人愿意前往。
无奈之下,司礼监大太监马荣,只能在宫中挑选一些没有倚仗,且不被重视的太监,强行给他们按上“矿监税使”的名头,发往偏远布政司。
时年十七岁的冯敬和,便是在这种情况下,莫名其妙的成了广西矿监税使瞿成的四个助手之一,于万历四十六年,来到了广西。
来到广西之后,由于冯敬和年纪最小,又无任何攀附,瞿成二话不说,便把距离桂林府(布政司驻所)最远,矿产资源最少的南宁府、太平府划归与他。
所以,这才出现了,连岜盆这么小的铁窑,每年春秋两季冯敬和也要带人过来搜刮一番的情景。
:()残明,山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