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觉得不靠谱。康熙应该和后来的张学良一样,处于稚嫩的水平容易犯一些小错误,而鳌拜应该就和杨宇霆一样,比较有责任心,动不动就去说一说皇帝,让他改掉自己毛病,要不然就感觉自己对不起皇帝的老爹。
结果就这样把皇帝说急了,就动手收拾了他。借用张学良的一句台词来表达康熙的心情:“我亲老子没有了,总不能再给自己找个干老子吧。我亲老子的气都不受,我会受他干老子的气?”
笔者这么说不是凭空猜想,而是有事实作证。首先是康熙除鳌拜的过程,他确实是找了一群小太监练摔跤,然后招鳌拜来觐见。鳌拜对他一点防备心理都没有,单枪匹马就来了,从这一点来看,他就没有谋反之心,要不然不可能一点防备都没有。
等鳌拜快要入宫时,索额图拦住了他,说:“皇帝都已经亲政了,你还带着兵器上殿多少有些不合适。”鳌拜一想也是,就把自己的佩刀解下来给了索额图,赤手空拳的进了皇宫。
然后猝不及防的被那群小太监拿住了,据说是康熙玩了一个心眼,找了一个椅子将上面的一条腿剧断,然后用胶水粘好,放到那里让鳌拜坐。鳌拜庞大的身躯向上一座就将椅子坐塌了,摔倒在地,那群小太监就冲上去拿他。结果这个时候鳌拜都还不知道康熙要对付他,还以为这些小太监是要来扶他,就坐在那里不动,被那些小太监摁住了。
康熙见擒住了鳌拜,立即宣布了他三十条大罪,然后裁定将鳌拜凌迟处死。听到这四个字,鳌拜一下子就急了,浑身肌肉一紧,一个激灵就将摁住他的小太监都甩开了,不愧是满洲第一巴图鲁,不是几个会三脚猫的小太监所能制服了。然后,就用一双充满怒火的眼睛死死的盯着康熙。
康熙一看这个场景就傻眼了,他没想到鳌拜如此勇猛,局面一下子就失去了控制,吓得呆呆地站在那里不敢说话。而这时候鳌拜也没有像《鹿鼎记》上演的那样去打皇帝,而是脱掉了自己的衣服,露出浑身的伤疤说道:“我这一身的伤疤都是为你们爱新觉罗打天下的时候留下的,你现在这样对我,你的江山能长久吗?”康熙听了这句话也颇为动容,再加上鳌拜没有谋反的实迹,就该判为终身监禁。
然而,一个月之后,鳌拜就被活活气死了。不过康熙也还算是个有良心的人,在他晚年的时候,将鳌拜那些被流放的后代召集回来,让他们做官,算是间接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雍正上台之后,恢复了鳌拜一等超武公的封号,算是给他彻底的平反了。
康熙的中二病不只是这一次,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削藩。什么“撤亦反,不撤亦反”完全是给自己的错误政策找的借口,吴三桂已经把朱由榔杀死了,这就表示他已经彻底的要做汉奸投靠清朝了,而且他后来顾及自己的势力太大,被遭人嫉妒,又将贵州让了出去,只想世代守着云南,做清朝的沐英,一把年纪了还反什么反?
退一万步讲,就算要削藩,也不应该一下子将三个藩王全削掉,先削了那两个实力较小的藩王,最后等吴三桂死了再削平西王,是最稳妥的办法。朝中的大臣也大都支持这个办法。只可惜英明神武的康熙皇帝觉得那些饱读诗书又一步步爬上了的大臣们还不如他一个二十岁的毛孩子见识深刻,他自信的认为就算吴三桂造反他也能很快平定,因为吴三桂只占了一个云南,地盘跟他比起来小很多。
做人这么不讲情面不反也得反了,老子背上汉奸的骂名为你们打下了半壁江山,最后连个云南都舍不得,让老子回辽东种地,你把老子当什么?可以随便捏的软柿子吗?是可忍,孰不可忍?谁能受得了这个气,谁能丢得起这个人!
然后,康熙就开始平叛,再然后,他就差点丢了自己的江山,若不是吴三桂中途病死了,鹿死谁手还真不好所。
据说,吴三桂临死前的最后一句话就是:“我只恨不早反十年,误了众卿前程。”
都是命啊!康熙有建文之失,而免于建文之祸,不得不说祖上给他积德积累的够多!
所以,朱楧想效仿张居正设立考成法,以量化的指标来督促肃国各级官员努力干活,再用东厂和仪卫司监督他们,避免他们弄虚作假,出现赵华清那样的事件。需要注意的是,制定考成法的考核指标时,要因地制宜,不能像王安石那样搞一刀切。
一说搞青苗法贷款给老百姓来赚钱就全国上下都去搞,一些没有歉收不需要借钱的老百姓官府也逼着他们去借高利贷,因为这关乎到他们的政绩考核,完不成指标要被处分。所以就导致了许多本来能过下去的百姓被迫背上了巨额高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