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的背景。
&esp;&esp;葛尔丹所在的准噶尔部也是这样。
&esp;&esp;准噶尔部落并不强大,在大清开国之初,准噶尔只是蒙古三大部之中,漠西厄鲁特蒙古之下的四大部落之一。
&esp;&esp;大清朝立国之初,北方的蒙古族分为三大部:在今内蒙古地区的是漠南蒙古,在原外蒙古一带的是漠北喀尔喀蒙古,游牧于天山以北一带的是漠西厄鲁特蒙古。厄鲁特又分为四部,即和硕特(游牧于今新疆乌鲁木齐地区)、准噶尔(游牧于今伊犁河流域)、土尔扈特(游牧于今新疆塔城地区)、杜尔伯特(游牧于今额尔齐斯河流域)。四部中,准噶尔部势力最强,先后兼并了土尔扈特部及和硕部的牧地,迫使土尔扈特人转牧于额济勒河(今伏尔加河)流域,和硕特人迁居青海。到噶尔丹执政时,在吞并了新疆境内的杜尔伯特和原隶属于土尔扈特的辉特部后,进占青海的和硕特部,又攻占了南疆维吾尔族聚居的诸城。
&esp;&esp;随着准噶尔势力范围的不断扩大,噶尔丹的野心愈益膨胀,建立一个庞大帝国的野心也逐渐在他心中生根发芽。
&esp;&esp;吴三桂叛乱之后,葛尔丹看到了希望,毫不犹豫即刻起兵,亲率骑兵3万自伊犁东进,越过杭爱山,进攻喀尔喀,占领整个喀尔喀地区。喀尔喀三部首领仓皇率众数十万分路东奔,逃往漠南乌珠穆沁(今内蒙古乌珠穆沁旗)一带,向清廷告急,请求保护。
&esp;&esp;可惜的是,现在的康熙根本无力西顾,只是送了一纸空文,言辞激烈,责令噶尔丹罢兵西归,另一方面,则把求救的喀尔喀三部首领安置在科尔沁放牧。
&esp;&esp;喀尔喀三部首领虽然不满,但是自己无力抗衡,只得听从康熙的安排,进入科尔沁。
&esp;&esp;而此时的华山派兵锋,已经远远的蔓延到了科尔沁附近,喀尔喀三部首领可以说刚出虎口,又入狼群。
&esp;&esp;葛尔丹收到康熙的文书,根本不予理会,反而变本加厉,率兵乘势南下,深入乌珠穆沁境内,自此大清王朝西北路难以安宁。
&esp;&esp;此时的大清,西南有吴三桂之乱,西北有葛尔丹之乱,东北有华山派袭扰关外,只有西南比较安宁,台湾岛虽然与大清不和,但是罕见的没有动手。
&esp;&esp;浮云为路等人也被如此突如其来的形势震惊了!
&esp;&esp;说起来,华山派的行动不可谓不快,但是比起npc来,还是远远不如,真正的行军打仗,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十分遥远的事情。
&esp;&esp;华山派倾尽全派之力,集中了玩家中的众多高手,计策用尽,也不过取得了朝鲜半岛这样的蛮荒之地,而且对于朝鲜半岛,清军之事象征性的派驻了军队,与没有抵抗根本没什么区别。
&esp;&esp;但是吴三桂一出手,就是云南、贵州两个省,其后更是袭取湖南,兵锋之盛,打得大清几乎喘不过气来,随后吴三桂更是兵分多路,整合大清境内的义军,俨然有与大清王朝划江而治的形势。
&esp;&esp;区区几天的功夫,就取得了如此惊人的战绩,这让关注大清战局的众人,都傻了眼。
&esp;&esp;原来众人都认为,只要自己一行人用好计策,练好兵,攻占大清,根本不是问题,现在看来,差距确实有些大了。
&esp;&esp;华山派还是根基太浅,吴三桂出手,光是进攻云贵两省,就调动了民夫二十万,npc大军十多万,各种军械器材,行军物资,都不是一个小数目。
&esp;&esp;更为关键的是,吴三桂出手,正是在大清王朝本土,而此时是康熙执政,汉人的起义还是此起彼伏,游戏中的大小义军势力纷纷起义,而吴三桂所到之处,民众对于大清的忠诚度大跌,更是造成了一连串的效应。
&esp;&esp;日月公子和封鹿所占据的两岛,反倒成了一片孤立的基地。
&esp;&esp;就连陈近南,都犹豫着是不是要率领天地会,帮助吴三桂一臂之力。
&esp;&esp;吴三桂虽然是汉奸,但毕竟是汉人,陈近南的观点十分清晰,汉人一致对外,等驱逐了满清,在讨论正朔也不迟。
&esp;&esp;这样的观点说不上好不好,但是封鹿却不好发言,而台湾本土郑家的态度也发生了微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