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禀大人!这院落里里外外我们搜了个遍,一个人影都没有发现!”
魏渊转过脸来向孙和京问道:
“你所说的囚禁之地确定就是这个院落吗?”
“没错大人!就是这,今天早晨我刚刚从这里逃出去,不会错的!”
孙和京斩钉截铁的回答着。魏渊再次仔细的打量起眼前这座破败的宅院来,他翻身下马亲自进入院落内查看。这院子虽然陈旧不堪,但门窗却未腐锈;房上院内尽管满是积雪,然而室内却并没有多少尘土,说明此处确实是有人居住的。
转了一圈之后再没有发现什么有价值的线索,魏渊低声对身旁的黄轩道:
“咱们来晚了一步,这里的人已经转移了。”
“看来这位孙公子所说的都是真的,周、石两家确实藏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魏渊看着远方点了点头并没有再说些什么。
此行扑了空,魏渊只好先领着人打道回府了,一路上他有意无意的与孙和京闲聊了起来。
“我看孙公子也是个读书人,为什么不去考科举而要来给张恩做幕僚呢?”
孙和京听罢魏渊之言长长的叹了口气,脸色一下子变得凝重起来。
“不瞒大人您说,在下原本也是有功名在身的,崇祯三年我考中了举人。但奈何后来家父蒙冤被杀,朝廷便革去了我的功名,不得已孙某人只能前来投奔家父故交讨口饭吃了。”
“蒙冤被杀?”
一下子魏渊的兴趣被吸引了起来,崇祯一朝蒙冤被杀的还真不在少数,不知道这孙和京的父亲又是何须人也呢?
“是的,家父名叫孙元化。官至登莱巡抚,后来由于“吴桥兵变”受到当朝首辅周延儒的陷害,含冤被杀。”
“你的父亲是孙元化?”
这个名字倒真是让魏渊吃了一惊。这个孙元化虽然在崇祯年间并没有太大的名气,但在后世军迷的心中他却是天王巨星一般的存在。这孙元化不仅是明末出了名的火器天才,还是一位着名的军事工程师,而且极具传奇色彩的是,他还是一位天主教徒。
明朝末年,面对关外满洲崛起,中原流寇猖獗的两难处境。朝廷之内的有识之士纷纷寻找解决国家危局的办法,在这其中以徐光启为代表,最早接触西洋文明的士大夫们则大力提倡利用坚城与利炮来武装军队,进而解决帝国内外所面临的种种敌人,而孙元化就是其中坚决的执行者之一。
大明天启二年,兵部尚书孙承宗出任蓟辽经略,正是采用了孙元化筑台制炮的主张,筑建了宁远城。后来孙元化更是辅佐袁崇焕镇守宁远,他结合西洋筑城之法创造性的建造了“铳台”,在宁远的城头上布置了11门大炮,正是依靠坚城利炮才有了重创满清的“宁远大捷”。后来孙元化升任登、莱二州巡抚,他在登州时网络各式西学人才,甚至大胆的组建了一支有27名欧洲人构成的外籍军团。一时间登州城变成为一座欧洲气息浓郁的军事堡垒。如果不是后来孔有德发动了“吴桥兵变”,孙元化可能会在火器与建筑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见魏渊的反应惊讶,孙和京忙问道:
“大人识得家父?”
魏渊无不为孙元化的结局而感到悲哀,他说:
“听说过令尊的大名,只可惜不能当面与令尊讨教火器与筑城之法啊!”
“大人竟然还知道家父的这两项爱好!”
孙和京显得更为吃惊!在明代,传统的士大夫们对于西学是很为不屑的,更不用说是去主动学习了,见到魏渊竟也是个与父亲兴趣相投之人,孙和京不免有些感慨。突然间他像是想到了什么一般说道:
“家父倒是有很多关于火器与筑城之法的手稿尚存在老家旧居中,大人若是感兴趣的话,在下愿意拿来赠与大人!”
“真的?如此一来就真是太好了!”
虽然魏渊是个穿越者,但他拥有的仅仅是一些空泛的感念与想法,如果能够得到孙元化的这些实用价值极高的手稿,在加上宋应星和范尼这两个“科学怪人”,想必在火器与筑城方面的研发上一定会取得重大突破的,想到这魏渊的心情不免有些小激动起来。
正所谓虎父无犬子,魏渊越看眼前的孙和京越觉得这小子肯定也在西洋之学上遗传一些孙元化的长处。没准经过自己现代化头脑的启迪熏陶,培养出来个孙元化2.0也说不定呢!想到这魏渊便有意将这孙和京也拉入到自己的麾下来为他所用。
“孙公子,不知你可有意愿辅佐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