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抚摸,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孔明先生这是在嘲笑我司马懿如同妇人般怯懦吗?”他转身面向众将,见将领们个个义愤填膺,怒火中烧。
“主公,末将请战!不能让那诸葛亮如此侮辱我军!”一将领愤然出列,请命出战。
司马懿摇了摇头,面色平静如水:“诸位稍安勿躁,孔明此举,意在激我出军,好落入他预设的阵势之中。我若中计,岂不是正合他意?”
说罢,司马懿竟真的拿起女装,让侍从帮助她缓缓穿上,说:“速为本都督更衣。”
司马懿对着铜镜整了整衣襟,笑道:“此衣虽非我本意,但穿上倒也别有一番风味,哈哈哈哈 ,我很喜欢。诸位看,可还合身?”
将领们面面相觑,惊愕之余,更多的是对司马懿这份沉得住气的敬佩与不解。
“司马都督,这……”将领孙礼欲言又止,满脸不甘。
司马懿摆手打断,转向使者:“回去告诉孔明先生,司马懿非不知羞耻之人,但更知兵法之道。他若真有本事,便来破我营寨,否则,这女装,我便当作是他对我智谋的认可了,替我好好谢谢他。”
使者领命而去,为了搪塞将领们的要求,司马懿假意上表给魏明帝请战。曹睿便派卫尉辛毗为军师,到前线节制司马懿。司马懿的言及自己欲出战而不得,请求圣裁。
数日后,曹睿的诏书与卫尉辛毗一同抵达前线。辛毗手持圣旨,步入魏营,司马懿恭敬接旨,而后与辛毗密谈。
“仲达,朕知你受辱,然国事为重,望你以大局为重,勿轻举妄动。”辛毗传达了曹睿的旨意,眼神中透露着对司马懿的信任与期待。
司马懿躬身领命,心中却暗自思量:“孔明啊孔明,你虽智计无双,却也难料我心如铁石,不为所动。这场较量,才刚刚开始。”
于是,五丈原上,魏军依旧坚如磐石,任由蜀军如何挑衅,始终不为所动。两军对峙,仿佛时间都在这一刻凝固,静待着那决定胜负的一刻到来。
诸葛亮明白“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只是做样而已。而司马懿却从诸葛亮派出的下战使者口中探得诸葛亮事事亲力亲为,食少事繁多,认为诸葛亮活不了多久。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诸葛亮的身体日益衰弱,他深知自己已无力回天,八月,诸葛亮果然因积劳成疾而病倒,病情日益恶化。诸葛亮病重的消息传到成都,刘禅派李福去探望诸葛亮,并询问此后国家大计。
在蜀汉的暮秋时节,五丈原上,秋风萧瑟,落叶纷飞,一场关乎国家未来的重要托付悄然展开。
刘禅,这位年轻的帝王,深知丞相诸葛亮对于蜀汉的重要性,心中满是不安与忧虑。他深知,诸葛亮一旦离去,蜀汉的天空或将失去最亮的星辰。于是,他派遣了心腹大臣李福,带着深重的使命,前往五丈原探望病重的诸葛亮,并询问那至关重要的国家大计。
李福策马疾驰,穿过蜿蜒的山路,终于来到了诸葛亮的营帐前。营内烛光摇曳,映照着诸葛亮苍白却坚毅的脸庞。他缓缓睁开眼,见是李福,眼中闪过一丝欣慰。
“李大人,你终于来了。”诸葛亮的声音虽弱,却依旧沉稳有力。
李福跪倒在地,泣不成声:“丞相,陛下忧心忡忡,特命我来询问,若丞相有不测,国家大计当如何处置?”
诸葛亮微微点头,示意李福起身。他沉吟片刻,缓缓说道:“我虽有心为陛下分忧,但天命难违。我之后,当以蒋琬、费祎、董允三人相继为丞相之任。他们皆乃忠良之士,定能辅佐陛下,稳固社稷。”
李福闻言,心中稍安,却又忍不住问道:“丞相,那军中之事,尤其是魏延将军,他性情刚烈,恐有不测。”
诸葛亮轻叹一声,目光深邃:“魏延勇武过人,然其性高傲,非能统御全军之人。我已安排杨仪、费祎统领各军撤退,魏延、姜维负责断后。望他们能以大局为重,勿生嫌隙。”
李福深知此中复杂,却又不敢多言,只得默默记下。
在秋风瑟瑟的五丈原军营深处,诸葛亮的营帐内烛光摇曳,映照着他苍白而坚定的脸庞。病榻之上,他深知自己时日无多,心中却仍挂念着蜀汉的未来与北伐的大业。于是,他召来了自己最信赖的弟子——姜维。
姜维步入营帐,见恩师诸葛亮气息微弱,眼眶不禁湿润。他快步上前,跪倒在床榻边,声音哽咽:“丞相,维在此,有何吩咐?”
诸葛亮勉强睁开眼,目光中满是对姜维的期许与信任。“伯约啊,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