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你智勇双全,乃是我蜀汉之栋梁。我此生最大的遗憾,便是未能完成先帝遗志,北伐中原,兴复汉室。如今,我将这北伐的重任,托付于你。”
姜维闻言,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他郑重地磕了三个头,誓言旦旦:“丞相放心,维定当竭尽全力,继承丞相遗志,北伐中原,不辱使命!”
诸葛亮微微一笑,似乎对姜维的回答十分满意。他示意身旁侍从取来一本泛黄的书卷,那是他耗尽心血编写的兵书二十四篇,凝聚了他一生的智慧与战略。
“伯约,此书乃我多年心血所成,内含兵法精要,你务必熟读精思,灵活运用。它将成为你日后北伐路上的指路明灯。”
姜维双手接过兵书,只觉沉甸甸的,仿佛接过了整个蜀汉的未来。他眼中含泪,再次拜谢:“丞相大恩,维没齿难忘。定当不负丞相厚望,勤学不辍,以报丞相知遇之恩。”
诸葛亮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抹欣慰的光芒。随后,他缓缓闭上了眼,仿佛所有的牵挂与忧虑都随着这一闭而消散。营帐内,一片寂静,只有姜维压抑不住的抽泣声。
随着诸葛亮的病情日益沉重,他终在五丈原军营中与世长辞,留下了一段传奇与无尽的遗憾。
不久,消息传遍军营,蜀军将领们纷纷赶来,见诸葛亮已安详离世,无不悲痛欲绝。
他们跪在营帐外,齐声高呼:“丞相!丞相!”声音响彻云霄,充满了对诸葛亮无尽的敬仰与哀思。
姜维站在人群中,望着恩师的遗体,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不仅要完成诸葛亮的遗志,更要肩负起整个蜀汉的命运。他暗暗发誓,定要让北伐的旗帜,在中原大地上高高飘扬,以告慰丞相的在天之灵。
消息传回成都,举国震惊,刘禅悲痛欲绝。而另一边,诸葛亮并未让军中二号人物魏延参与遗命部署,只是要杨仪和费祎统领各军撤退。由魏延、姜维负责断后,由此引起了魏延和杨仪的火拼。
而杨仪、姜维按照诸葛亮临终的部署,秘不发丧,整顿军马从容撤退。
姜维,这位年轻的将领,夹在两位前辈的恩怨之间,左右为难。他深知,此时唯有以大局为重,才能避免更大的灾难。于是,他竭力劝说双方,希望他们能够放下私怨,共同为蜀汉的未来着想。
然而,历史的洪流往往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魏延与杨仪的火拼,最终导致了魏延的败亡,也为蜀汉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
司马懿认为诸葛亮已经殒没,率军追击,姜维击鼓整军,做出击状,司马懿不敢进攻,于是蜀军从容退去,进入斜谷后,才讣告发丧,而此事后来也被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吓走活仲达” 。
虎啸龙吟悄然落幕,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他的离世,不仅标志着蜀汉北伐的彻底失败,也宣告了一个时代的落幕。
而司马懿,在得知诸葛亮逝世的消息后,心中也不禁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他敬佩诸葛亮的才华与忠诚,同时也意识到,因为诸葛亮的存在,司马懿才得到重用,随着这位宿敌的离去,自己也将被雪藏或者被曹睿处死,一时间心情忧郁,与司马师和司马昭讨论今后家族的生存。
在五丈原的战云渐渐散去之时,远在魏国都城的司马懿,坐在书房内,手中把玩着一枚棋子,却迟迟未落下。窗外,春风拂过,带来一丝丝不易察觉的凉意,正如他此刻的心境。
“父亲,前线传来消息,诸葛亮……病逝了。”司马师步入书房,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他深知这个消息对父亲意味着什么。
司马懿闻言,手中的棋子轻轻落下,发出清脆的声响,却也似乎是他内心情感的一次释放。“哦……”他轻叹一声,目光深邃,仿佛穿透了时空,看到了那个与他斗智斗勇多年的对手。“孔明啊孔明,你终究是走在了我的前面。”
司马昭紧随其后,步入书房,见父亲神色复杂,心中也不禁暗自揣测。“父亲,诸葛亮的离世,对魏国而言,无疑是一大喜讯。但孩儿也知,这对父亲您……”他欲言又止,担心触及父亲敏感的神经。
司马懿抬头,望向两个儿子,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你们长大了,能看出这其中的微妙。诸葛亮的才华与忠诚,我向来敬佩。他的离世,对魏国而言,确实减少了一个强大的敌人,但对我司马家而言,却也是一场未知的考验。”
他站起身,缓缓踱步至窗前,望着外面的天空,继续说道:“因为孔明,我得以在朝中立足,甚至被重用。他的存在,让我有了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