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公,咱们何时攻城?”
刘大能不知何时来到王克身旁,他的脸上带着几分急切与兴奋,手中紧紧握着剑柄,似乎迫不及待地想要在这天津卫城下大展身手。
他一路跟随王克南征北战,历经无数次战斗,每一次冲锋陷阵都让他热血沸腾,此刻望着眼前的天津卫,心中满是对胜利的渴望,想着若能率先攻破此城,那将是何等荣耀。
王克微微皱眉,目光仍未从城墙上移开,缓缓说道:“先别急,天津卫城墙坚固,清军必然在此布下重兵,咱们不可贸然进攻。
先派人去打探城内清军的兵力部署和防御工事,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他表面上神色平静,内心却在飞速盘算着各种可能的情况,思考着如何以最小的代价拿下这座城池,减少士兵们的伤亡。
“是!”
刘大能虽有些失望,但还是领命而去,迅速安排斥候潜入城中。
他一边走一边在心里嘀咕,自己一心想要冲锋陷阵,可国公的决策总是如此沉稳,看来还是自己太过急躁了,等回去得好好反思反思。
此时,城内的清军守将乌林答泰正站在城墙上,望着城外密密麻麻的明军,心中充满了恐惧和焦虑。
他不停地在城墙上踱步,嘴里喃喃自语:“这可如何是好?明军来势汹汹,咱们这点兵力,如何能守得住?”
他回想起自己多年来为清廷效力,从未想过会面临如此绝境,如今看着城外如潮水般的明军,满心都是对未知命运的恐惧,担心自己不仅守不住城,还会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副将图伦上前劝慰道:“将军,咱们城墙坚固,还有火炮相助,只要坚守不出,明军一时半会儿也攻不进来。”
他嘴上虽然这么说,心里却也没底,只是想着先稳住将军的情绪,再做打算。
乌林答泰苦笑着摇头:“你不懂,明军的火器犀利,火炮射程远、威力大,咱们的火炮根本不是对手。而且,如今京城危在旦夕,朝廷自身难保,根本不会派兵来支援咱们。”
他越说越绝望,想到朝廷的衰败和援军无望,心中满是悲凉,觉得自己就像一只被困在笼中的困兽,无处可逃。
图伦听了,也沉默不语,心中同样充满了绝望。
他望着城外的明军,心想这仗看来是打不赢了,可自己身为军人,又怎能轻易投降,内心陷入了深深的挣扎。
就在这时,一名士兵匆匆跑来,报告道:“将军,明军派来了使者,说有要事相商。”
乌林答泰与图伦对视一眼,眼中都闪过一丝疑惑。
“让他进来吧。”
乌林答泰说道。他心里十分好奇明军使者的来意,同时又隐隐有些期待,说不定能借此找到一条出路。
不一会儿,明军使者被带到了乌林答泰面前。
使者昂首挺胸,神色镇定,从怀中掏出一封信递给乌林答泰,说道:
“我家国公说了,如今大清气数已尽,天津卫孤城难守,将军若能献城投降,我家国公定会既往不咎,还会给予优厚待遇。否则,一旦城破,玉石俱焚,将军可就悔之晚矣。”
乌林答泰打开信,看完后脸色变得十分难看。
他将信递给图伦,图伦看完后,也是一脸纠结。乌林答泰心中五味杂陈,投降意味着背叛清廷,可抵抗又毫无胜算,他想起自己的家族荣耀,想起自己对朝廷的誓言,可如今却要面临这样艰难的抉择,内心痛苦不堪。
“你先回去吧,容我们商议一下。”
乌林答泰对使者说道。
使者走后,乌林答泰问道:“图伦,你怎么看?”
图伦沉思片刻,说道:“将军,我看咱们还是投降吧。如今大清大势已去,咱们再抵抗下去,也只是白白送死。况且,明军将领王克素有仁义之名,他既然承诺会善待咱们,想来不会食言。”
他说出这番话时,内心也很复杂,一方面觉得投降是为了保全性命和士兵们的安危,另一方面又觉得有愧于清廷,可在生死面前,他还是倾向于选择投降。
乌林答泰长叹一声:“我也知道抵抗下去没有意义,可我身为大清将领,就这样投降,实在是有负朝廷的信任和祖宗的教诲。”
他想起自己的先辈们为清廷立下的赫赫战功,如今自己却要以投降收场,心中满是愧疚,觉得无颜面对列祖列宗。
图伦劝道:“将军,识时务者为俊杰。如今咱们若能投降,不仅能保住全城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