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强将华夏历史上,文化发展最鼎盛的时候,菊花发展的经过,慢慢的讲了出来。
“因为辽、元时代有关菊花的文献不多,所以就不多说了。
不过元朝杨维桢的《黄华传》里面也记载菊花163个品种。
明朝时期的栽菊技术又有了进一步提高,菊花品种不但有所增加,菊谱也多了起来。
如黄省曾、马伯州、周履臣、高濂、乐休园等人都编着有《菊话》一书。
像在黄省曾的《菊谱》中就记载了220个菊花品种,与宋末对比近似翻倍。
而且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和王象晋的《群芳谱》里面,都对菊花都有较多记载。
并且《群芳谱》也对菊花品种作了综合性研究。
据统计,里面记有黄色92个品种,白色73个品种,紫色32个品种,红色35个品种,粉红22个品种,异品17个品种,共6类、271个品种。
并且至少有16种花型,现在来看实在是有点夸张了,要观察这么多的菊花并且编写成书。”
[该说不说你读:明朝啊,其他不知道,但是那句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很聪明啊(思考)]
“是的,很出名。”
戈奇默默打字表示赞同。
“而明朝的文震亨在《长物志》“花木卷”中,单列了一条,用来记载吴中当时的赏菊之风。
文震亨将赏菊之人,分为附庸风雅的好事者和得花之性情的真能赏菊者。
并在其中提到了种养菊花的“六要”与“二防”,和对修剪劳作的不屑,其津津乐道者,全在文人的坐卧赏玩。
而明朝诗人中写菊比较厉害的,应该是沈周与唐伯虎这师徒二人。
沈周的《菊》承续了陶令的余绪:秋满篱根始见花,却从冷淡遇繁华。西风门径含香在,除却陶家到我家。
不过唐伯虎的《菊花》,由己及人,意境开阔: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神农所以说:哈哈哈,唐伯虎可是写出桃花诗的人,在我看来和李白一样畅快。]
“而清朝时候的菊花专着更多。
出名的就有有陈昊子的《花镜》。
刘灏的《广群芳谱》。
许兆熊的《东篱中正》。
陆延灿的《艺菊志》。
闽延楷的《养菊法》。
徐京的《艺菊简易》。
颜禄的《艺菊须知》。
计楠的《菊说》。
陈谋善的《艺菊琐言》。
吴仪一的《徐园秋花谱》。
不出名的就更不用说了,数不胜数。”
[手机你说呢:主播说了一大堆我就记住一个花镜(捂脸)]
[等你撒娇啊:哈哈哈,因为主播之前也有说过花镜来着。]
“而《花镜》一书记载了当时菊花有黄色的54种,白色的32种,红色的41种,紫色27种,共计154个品种。
计楠的《菊说》则记载有菊花品种233个,其中新培育的品种有100多个,并提出了菊花育种的方法。
而清朝继承宋明余绪,民间也大兴赏菊之风,尤以京城和苏州为盛。
其中的“堆菊花山”之工艺,已经近似今天园艺中的菊花造型。
顾禄在《清嘉录·菊花山》中写道:畦菊乍放,虎阜花农已千盎百盂担入城市。
居人买为瓶洗供赏者,或五器、七器为一抬……或于广庭大厦,堆叠千百盆为玩者,绉纸为山,号为菊花山,而茶肆尤盛。
这一大记载的是当时苏州虎丘赏菊的盛况。
而潘荣陛《帝京梦时纪胜·赏菊》则记载了京城赏菊的情况。
秋日家家胜栽黄菊,采自丰台,品类极多。椎黄金带、白玉团、旧玉团、旧朝衣、老僧衲为最雅。
酒炉茶设,亦多栽黄菊,于街巷贴市招曰:某馆肆新堆菊花山可观。”
[但还是不上班:事实证明,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大家都喜欢凑热闹哈哈哈。]
“而清诗咏菊,可堪记者,首推曹雪芹。
曹雪芹在书中托意于潇湘妃子的《咏菊》、《问菊》、《菊梦》更在诸人之上。
我们先来看《咏菊》。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运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