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是中国的十大名花之一,桂花树在中国本土的栽培已经有长达2500多年的历史了。它的意象深刻地融合在民族文化中,成为无法剔除,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桂花树的品种有很多,其中常见的有金桂、银桂、丹桂等,就像现在康强面前的桂花林,只是还不到盛开的时候,看上去总是寡淡了许多。
而桂花的美除了其清丽绝尘的金黄色花苞,更来自于它醉人而扑鼻的清香,由远及近令人心旷神怡。
“各位,刚才说到了宋词,那大家对于宋朝的印象是什么呢?”
康强笑着问道。
而直播间的观众们也是一时间陷入了思考当中。
关于宋朝想必大家都是恨其不争,不过好在陆秀夫也是给了宋朝一个体面的结局,因此并未像晋朝一样饱受诟病。
[就是说呢:宋朝那还要说嘛,就是一群懦夫,打仗都打不赢。]
[小鸡蛋面膜:冷知识,宋朝的战争胜率是历朝历代最高的(吃瓜)]
[说啥呢:宋朝肯定要讲的就是文化啊,妥妥的文化强国!]
[说啥呢:瘸子。]
[想见到你嘛:就我觉得宋朝是吃货吗哈哈哈,铁锅和各种调味料基本上都是宋朝时候出现的(笑哭)]
“诶,有网友说到了两个字,吃货,说的没错,宋朝与吃的联系是很深的。
从出名的清明上河图可以看出来,即使是最繁荣的开封府,也少不了人间烟火的气息,饮食店面临街设立,和今天的小吃街别无二致。
再加上都城人口十分密集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消费群体,于是开封城中就聚集了大大小小的酒楼、茶馆,每个小店内也都是坐的满满当当的。
而宋朝人既然对吃很讲究,那么对于吃饭的地方也必然很讲究,所以这些酒楼、茶馆也就成了“吃文化”中的一部分了。”
[继续你到哪:所以这和吃货有什么关系吗?这不就是单纯的繁荣度嘛。]
“诶,先别急,听主播慢慢道来。”
康强笑道:“有一本书名叫《东京梦华录》,这里面就把东京“汇聚四海的珍奇,都在市场交易,汇集天下的独特美味,全在厨房之中”的热闹情形给描绘了出来。
比如在宣德楼周边,有王楼的山梅花包子、曹婆婆的肉饼,薛家的分茶跟羊肉饭。另外州桥夜市里也有好多美食,像玉楼的野狐肉、鸡脯肉。
并且依照时令的差别,宋朝的食物在不同季节也各具特色。
夏天有麻腐、水晶皂儿、细粉素签、沙塘冰雪冷元子,冬天则有盘兔、炙烤猪皮和野鸭肉。
后面跟着一大串美食的名字,用到的食材有各类肉蛋和家禽,海鲜,连反季节蔬菜都有,像百味羹、二色腰子、肚肺鳝鱼之类的,多到数都数不过来。
据《东京梦华录》《梦粱录》等书所载,宋代以羊肉为主要原料制成的菜肴就有:排炽羊、入炉羊、煎羊白肠、羊杂碎、山煮羊等四十余种。
而禽肉地位要次于羊肉,据《梦梁录》《西湖老人繁胜录》等文献记载,菜肴也有麻饮小鸡头、汁小鸡、焙鸡、煎小鸡、豉汁鸡、炒鸡、白炸鸡等三十多种。
大家也知道,一旦物质生活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人们在饮食方面就不会只是为了填饱肚子,而是会追求色香味俱全。
宋朝时候可以说从朝堂之上一直到街头巷尾,煎、煮、炒、烧、烤这类烹饪办法不断涌现。
如今大家都熟悉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就是来源于宋代的《梦梁录》。
据说宋高宗赵构曾微服私访,想要感受下平民百姓的日子。结果一直玩到半夜都没回去,熬夜游玩的赵构很快就饿了,跑到街头的大排档去吃饭。
结果这一吃可不得了,居然感觉比宫里御厨做出来的还好吃。
而在吃的方面怎么选,北宋的宰相寇准总结出了一套请客吃饭的三个标准:菜得少点但得精,得热乎还得软烂,这就是资深吃货一辈子的经验总结。”
[合并报表:寇准也是吃货?我的天啊,我对他的滤镜一直是精明能干的宰相(笑哭)]
[果真是:致命的反差感啊哈哈哈。]
[杜书记:都说的寇准了,接下来不得说说大吃货苏东坡(狗头)]
[点击说你呢:这个什么梦华录里面记载的美食是真多啊,单单一个食材就能弄几十种,这和现在也差不了多少了吧(宕机)]
“呵呵,的确要说美食,那肯